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如何引导自行车回归城市
王石川
//m.auribault.com 2016-09-07 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近日发布。在绿色出行方面,《规划》提出,引导自行车回归城市,形成连续成网的3200公里自行车道。

  3200公里自行车道一旦建成,将“覆盖”京城大部分城市道路,这对骑行者无疑是个利好。

  对北京居民来说,自行车曾是最重要的代步工具,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是北京自行车保有量最多的时候。骑自行车的百般好处,无须赘述,然而,当前汽车似乎成了少数人的“冒险”游戏,之所以如此,盖因自行车道被蚕食。当公共道路都被机动车占用,留给自行车的空间还有多少呢?

  此次,《规划》提出引导自行车回归城市,值得称道。而所谓的引导也并非说说而已,而是有明确的行动方向——减少占道停车;在有条件的路段增加物理隔离,保证骑车人安全;增加标志标识。可以说,上述每一点都契合了骑行者的诉求。

  如何落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看看自行车王国荷兰,荷兰有1600万人口,却拥有1800万辆自行车。荷兰人之所以热爱骑行,不仅在于地势平坦适合骑行,更在于政府倾力修建自行车专用车道,并形成相应的制度安排,为骑行扫除了障碍。由此观之,目前北京所做的,正是骑行族所需的。

  从宏观层面讲,治理“城市病”,绿色出行也是关键。而绿色出行,除了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最重要的便是让自行车重回居民的日常生活,让骑车成为一种时尚而自觉的出行方式。其实,北京有很好的骑行基础——目前公共自行车办卡量超过40万张,日均骑行量30万次,不断提升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再辅以城市自行车道的建设跟进,假以时日,“中心城全日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或非难事。

  引导自行车回归,还需要塑造自行车文化。鼓励居民骑自行车,并不意味骑车就可享有特权。在日本,骑车也是一种潮流,他们人均拥有的自行车数量已超过中国。尽管政府鼓励民众骑车,但人行道仍是行人优先,骑车一旦违规将被严罚。故此,在倡导居民骑车的同时,设置可操作的配套措施,同样重要。

  “骑车才能体会一个国家的精华”,著名作家海明威如是说。这不过是说,骑车可以更好地领略风景。而其实,骑车本身就是一种流动的风景,除了健身,还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污染,何乐而不为?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