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所谓“不纳入编制管理”,就是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在全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之后,未来高校和公立医院将会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
近年来,一些事业单位行政化、效率低下,一直备受舆论诟病。特别是,部分高校和公立医院,顶着事业单位的帽子,占用大量国家拨款和财政补贴,却很难拿出让社会满意的公共服务。“看病贵”、“上学贵”的问题,在社会上反映强烈。取消高校医院的事业编,就是要向这些低质量的公共服务“宣战”,倒逼事业单位提高服务质量。
首先,取消事业编有利于“干事”属性。在公众眼里,高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是“官”。学校、医院的工作人员,也比较享受这个头衔,且习惯用行政化的视角考虑问题。甚至因行政身份的掣肘,将主要精力放在谋政绩上,丢掉了服务群众的基本属性。取消事业编,施行聘任制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原高校、医院的“干事”属性。
其次,取消事业编有利于不拘一格降人才。与行政机关类似,事业机关干部也需要股长、科长、处长,“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走。但事业单位干部,专业要求更高,更需“以才服人”。试想,整天只会“以文会文”,忙于“案牍劳形”,而在科研、教学上一窍不通,能带好学校么?能管理好医院么?取消高校、医院的事业编,未来高校的校长不应该再有行政级别,从公共管理的角度上说,人员的性质变了,校长不应该再是“官僚式的、行政式的”。相关单位以采取组织选拔、竞争(聘)上岗、公开选拔(聘)等方式选拔干部,更有利于不拘一格降人才,让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人岗更相适。
再者,取消事业编有利于打破圈子的禁锢。由于缺乏流动机制,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几乎一辈子在一个单位上班,困死在编制里。人员缺乏流动,固然可以让人专业更娴熟,与单位感情更深,但也容易形成利益“圈子”、固定的“门派”,排斥外来人员,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显然,高校和医院取消行政编制,实行任期制改革,有利于打破“圈子”的禁锢和人员流动的一潭死水。
取消公立医院、高校的事业单位编制,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创新之举,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甩包袱。因此,在还原医院和高校的“干事”属性,激活人才的流动性,打破事业单位圈子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