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高校教师脱“编”应三思而后行
张鸣
//m.auribault.com 2016-04-07 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国的事业单位改革,高校首当其冲。一个消息是,大学的事业编就要取消了。这意味着,以前大学教师的铁饭碗就要砸了。大学教师,都成了合同制的员工,如果合同期满,随时有可能被解聘。

  据说,这是学美国的,一个助理教授,如果到期拿不到续约,就只能走人。其实,在民国时期,漫说大学教师,就是中小学的老师,也是如此,新学年得不到续聘,就自己另谋高就吧。

  然而,任何改革,都必须满足前提的条件,就像在发明用火的燧人氏之前,不能尝试建立厨师制度一样,实行这样的改革,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相关就业市场的存在与否,二是有没有基于学术自由的人才学术评价体系。对于第一个前提而言,则大学必须是开放的,国内必须存在各种形式的公立和私立大学,而私立大学的分量必须足够,否则市场流动就无从谈起。第二个前提,则是说大学教师的聘任和解聘,必须有一个在行政权力之外的,得到社会公认的学术标准。

  显然,在美国和中国的民国时期,这两个前提条件是基本能满足的。即使由校长说了算的中小学,如果校长敢于把一个学问好,讲课受欢迎的教师解聘,不仅学生会抗议,社会压力也很大,在一般情况下,校长做了这样的事儿,自己就得走人。

  现今的中国,大学是公立的天下,若干私立学校,仅限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连拾遗补缺的作用都起不了。就大学教师而言,市场还没有形成。教师的评聘,虽说有学术的幌子,也有专家投票,但依旧行政化导向,而且,凭评聘标志,也未必是学术的。

  在中国做老师,尤其是做大学老师,是一个有着传统光环的职业。现在虽说传统的光环不再,但残留的印象还有。事实上,现在大学教师职业能吸引人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事业编。要改革,必须同时建立改革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在行政化的情形下,大学教师改成合同制,等于突然之间将之变成单位的合同工,也就是人们习惯说的临时工,落差之大,无疑是惊人的。而且,在大学教师就业市场没有形成之前,在教育部主导一切,公立大学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人一旦被一个学校解聘,再想获得其他学校的聘任,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了。

  在民国的时候,有学问的大学教师,无论在公立还是私立大学,都是受欢迎的,最常见的现象是他来炒学校。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大学教师最优秀的品质,是听话,至于学问,不能说没有份额,至少排得比较靠后。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除了听话的前提之外,就是发表量。哪怕都是垃圾,只要发表量足够多,你就是好学者。学术成果的评价,一看政府认可程度高低(获得政府课题多寡),这要看你的官位大小。二看发表量,跟买白菜一样,论堆,哪个堆大,哪个就一定是好家伙。

  这样的大学空间,进行这样的改革,对于大学,无疑又是一轮新的学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