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用诗歌触摸生活
付勤
//m.auribault.com 2016-03-23 来源: 中工网—《四川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3月21日,世界诗歌日。这个始于1999年的纪念日,并不广为人知。在平常的生活中,诗歌也曾一度沉寂,但从未远离。

  不久前,有人在网上写出自己很喜欢的两句诗“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表示总想再续,苦于才华不够,求助网友帮忙。没想到,这“一壶酒”,从早春二月一直刷屏刷到了阳春三月,网友们续写了10余万句,仅在新浪的阅读量就超过2000万次。其中佳句迭出、亮点频现,让观者大为感慨:“国人诗兴未死!”

  岂止是未死。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心灵世界的灯塔与明珠。唐时的风、宋时的雨,在每个人童年烙下深深的印记,即便封存久远,只需一个小小出口,浩荡的诗意就会奔涌而出。3月19日,曾荣获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的《我的诗篇》在重庆上映,黑暗的电影院里,人们借着手机或手电筒的光芒齐诵诗篇。这部以“众筹”方式来播放的纪录片已放映300多场,它所记录的是一个特殊群体:“工人诗人”。叉车工、爆破工、制衣厂女工、矿工……他们的生活与“小资”“诗意”也许毫无关联,他们的诗句却能直指人心,用诗歌歌颂劳动、吟咏爱情、抒发悲欣,在书写生活的同时,也为所有心怀梦想、默默耕耘、孤单彷徨的人们呐喊与歌唱。

  读来自底层工人的诗歌,读来自湖北乡间农妇余秀华的诗歌,这些诗篇之所以能被传唱,就是因为其中有磅礴的生命力在。诗歌的力量这样强大,无论是直面内心,还是仰观浩宇,每个灵魂在诗歌中都是平等的。无论是美好、伤痛或绝望,诗歌都能使其鲜活灵动起来,它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寄托,更是触摸生活本真的一种人类姿势。

  “诗歌升华了我们共同的人性,使人类更加强大、团结,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许呼唤“诗歌的春天又来了”还为时尚早,但正如歌中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