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消息,今年全国所有5A级旅游景区都将配备“第三卫生间”。“第三卫生间”主要是为解决部分特殊对象如厕不便问题。比如,不同性别家庭成员共同外出时,其中一人如厕无法自理,需另一家庭成员协助的情况。
曾几何时,卫生间一度是国内景区的短板,游客领略了名山大川,品尝了美食佳肴,到了厕所一看,之前的好感度荡然无存。但如今,各地景区卫生间大多已经标准化、升级化,有时甚至升级到令人无法和厕所联系在一起。
这让人想起云南旅游的一个段子,“厕所也是个景点,而且可能是花钱最多的。”在公路服务区,各式各样的旅游大巴在厕所门前的大广场停车,乘客在上厕所之前,要走过厕所大厅内各种各样的摊位……
“卫生间+购物”也算是个经营思路,尽管看上去不怎么令人舒服,而且如果买到不如意的商品,想回来退换可就无门了。
当下,包括卫生间在内,国内景区的设施已经光鲜了许多。不过,许多景区设施的人性化程度依然有待提升,父亲带着年幼女儿上厕所不方便,需要第三卫生间;手机没电了需要用到充电线,上网需要用WiFi;老年人结伴出游,需要景区配备急救药品和相关设备。
让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更舒适的人性化服务,并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才是当下国内景区需要提升的地方。
在这一问题上,其实海口市的PPP改造公厕模式值得借鉴。海口市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投入了6000多万元修缮新建公厕200座。在著名景点万绿园,公厕还设置了休息室,游客可以在这里吹空调、看电视、买零食饮料、用WiFi。
“卫生间+”,不只是用来上厕所,一个具有休息室功能的卫生间,比修一个卫生间再建一个休息室的成本低了许多,但效果却可能更好。
也就是说,所谓“厕所革命”背后,其实是旅游产业的“理念革命”。游客上卫生间,能满足的不只是生理需求,推而广之,游客来到景区,也不只是为了拍张照片发朋友圈,证明自己“到此一游”,甚至不只是为了欣赏自然风光,还希望能够品尝美食、领略文化、购物扫货、休闲放松……而这些元素,也可以相互融合,获得“1+1”大于2的效果。比如,在京都铁道博物馆,游客在博物馆餐厅内买到的餐食,就有浓浓的“铁路+”风格,香肠会被做成火车的模样,调味汁会被洒成轨道的形状。
换言之,当下国内景区需要提升的设施,不只是卫生间,需要改变的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也不只局限于游客如厕这一方面。如何利用现有存量设施,尽可能提供多功能服务,值得思考。
卫生间不是只能用来上厕所,明白了这一点,游客在景区留下的东西,也许就不只是照片了。
赵查理:偶合症的结案陈词难掩疫苗之殇2014-01-06 |
新闻观察:百万买官喊“便宜”,这样的事让...2014-09-03 |
乔英杰:“纯净水”产自厕所旁谁敢喝2014-11-21 |
赵查理:偶合症的结案陈词难掩疫苗之殇2015-01-06 |
华西都市报:除夕加班拿几倍工资不只是权利...2015-02-10 |
王春华:控烟为啥还要产烟?2015-06-04 |
谁来消解监管的“肌无力症”2015-09-16 |
殷国安:看清“娶老婆成本排行榜”背后的误导2015-12-01 |
以健康管理缓解产床“紧缺”2016-09-01 |
创新自行车牌解决了防盗的难题2016-12-0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