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继演员、作家当导演后,诗人们也开始拍电影了。据报道,由著名诗人翟永明、韩东、杨黎、周亚平、吉木狼格、王敏、石光华、乌青、何小竹等组成的“十诗人电影”公司6月中旬在成都正式成立。
作家将自己的小说拍成电影,那么诗人会不会把他们的诗歌也拍成电影?兼任公司营运总监的诗人何小竹介绍说,“当然不排除将我们自己的小说、诗歌拍成电影”,但还要邀请和吸纳更多中国诗人加盟,拍不一样的电影,以实际行动改变中国的电影生态。“拍不一样的电影”,成为“十诗人电影”核心创作团队的文化精神口号。
即将进行电影艺术创作的这十位诗人,都是在诗歌写作中有实绩的诗人,并且在当代诗坛有一定的影响力,以其对诗歌艺术的信仰著称。记得翟永明曾这样说,“诗歌永远都是一部分人读的,全世界都是这样,有一部分人对诗歌很热爱,但永远都是一小部分。相对大众来说,它永远都是小众,诗歌不可能成为畅销书”,“因为诗歌没有功利性,没有极强的实用性。它只是可以给人的心灵带来安慰,不可能指望所有人都需要它。诗歌没有多大的商业价值,诗歌永远不可能赚钱”。
这十位诗人发起成立电影公司活动,并且要“拍不一样的电影”,这是因为诗歌、诗坛寂寥,诗歌写不下去了,还是通过其他艺术样式来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和追求?尽管韩东表明决心,写过了诗和小说,再拍电影等于是多活一辈子,用拍电影的艺术形式延续自我的艺术生命,印证不枯竭的精神创造力。但因为他们原本的诗人身份和职责,此举依然引发了网友们的质疑。
这几年来,中国诗歌界不乏话题和热点。比如,“梨花体”“羊羔体”“乌青体”,它们不是真正的诗,只是以诗为名义炮制的一个个网络笑点,是无关文化的娱乐符号。诗人余秀华网络爆红,很多媒体和网友却很少关注她诗歌的质感,而把诗人的“脑瘫”“残疾”,诗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等,当作传播炒作的新闻内容。
我们理应在这些诗歌事件、诗歌话题中,多关注和讨论一些当今诗歌境遇问题,但它们却都变成了一种娱乐围观和狂欢,根本未能触及对诗歌本体、诗艺主体的评判,比如诗歌的美学、诗歌的命运、诗人的哲学等等问题,以至所有这一切都被诗歌之外的喧嚣所冲淡。这样的喧嚣热闹,是很难催生出优秀的诗人的,中国诗歌界是很难出现好诗的。
尽管当下诗坛似乎喧嚣热闹,但本质上,诗歌创作的现状、诗坛的生态,仍是寂寥的,冷清萧条的。现如今,商业文化放纵狂欢,诗歌艺术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越来越处于一个日益边缘化的位置。诗歌是为着社会的华丽的仪式和庄严的仪仗而创作的这种光荣的观念,似乎丧失尽了。不过即使这样,人们对诗人跨界搞电影,还是会产生“不务正业”“耐不住寂寞”的评论和看法。
今天,诗歌的时代、美学的时代,已经被一个物质的时代、消费的时代、技术的时代、欲望的时代所取代。但是,一个民族不论在任何时期,都不会消失了诗的本能,也都是不能消泯了诗歌心灵,缺失了诗歌精神的。如果一个民族失掉了诗歌精神的追求,民族的心灵中没有了诗意,只有时尚,只有娱乐,只有消费,只有功利性的物欲,只有实用主义,那么,这个民族的心灵就会日趋浅薄、苍白。
仲呈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2014-03-13 |
王必胜:自有诗心如火烈2014-09-01 |
木 鸣:一家烤肉万家香2014-09-18 |
高谈阔论:不必急于唱衰“作家班”2014-11-17 |
高谈阔论:不必急于唱衰“作家班”2014-11-17 |
高谈阔论:别期待用“肉感”的诗风吸睛2015-05-18 |
高谈阔论:别期待用“肉感”的诗风吸睛2015-05-18 |
作协副主席“退礼”能否揭开鲁奖评选真相2015-07-09 |
味道与营养2016-03-14 |
细腰2016-04-0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