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一家之言:从新闻大反转看新媒体的“都在抢”
//m.auribault.com2014-08-1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期,连续几起网络事件耐人寻味。先是河南新郑一家人房屋被强拆,后有湖南湘潭一孕妇死在病床上,当时的报道称“产妇赤身裸体躺在手术台上,医护人员不知去向”。

  两起事件甫一爆出,网民毫无意外地站在弱势一方,谴责暴力强拆和医院草菅人命。而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细节浮出水面,而事件结果更出人意料:河南新郑强拆涉事方有两人被控制,被拆的夫妻俩则改口道歉,称自己犯错、对不起政府;湖南湘潭死亡孕妇的家属也改口称,对医学知识缺乏了解,相信医院抢救尽了力。

  很快,一些媒体账号乃至网络公知开始分析两起事件,被冠以“黑心暴力”之名的地方政府和医院,此时仿佛也有了几分“窦娥”的苦楚。

  两起事件反转、翻覆之快,实在叫人震惊,更耐人寻味的是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在事件中的推波助澜。

  强拆事件肇始于微博中一组图片,尤其是女主人公坐在废墟上痛哭的图片令人揪心,但众多媒体微博在发布图片时,忽略了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WHY”,即什么原因导致了半夜拆房?是强拆?还是邻里间的寻仇?在新闻要素显见缺失的情况下,这组图片在网上迅速发酵。

  而孕妇死亡事件中,“赤身裸体躺在手术台上”、“满口鲜血,眼含泪水”……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媒体用的这些字眼刺痛着公众神经。但事件之初,微博上传递的图片和视频,只有家属的悲痛欲绝和愤怒谴责,却没有医院的声音。

  回头来看,在公众情绪瞬间被点燃的初始阶段,众多媒体账号不仅没有求证、核实,反而不断引用单方面说法助推舆论。

  信息传递在新技术支撑下变得短平快,所有媒体都在追求新闻的“秒杀”。笔者在与数家新媒体负责人的交流中感受到了从业人员的恐慌:突发事件来袭,我们是否第一时间发布了微博?点击鼠标的手指是否比别人慢了几秒?抢!几乎所有新媒体人都在抢。至于新闻中的5个“W”、一个“H”,报道中当事各方的观点、证据链的完整,可以抛诸脑后。

  在追求“秒杀”新闻之外,是审稿机制的“缩水”。传统媒体中的“三级”审稿机制在新媒体中几乎荡然无存,致使不少新媒体稿件错漏百出。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有中央级媒体在微博中称,海南风灾中一位不幸因公殉职的环卫工遗孀向地震灾区捐赠了2.05万元。本人所在媒体报道过这位遗孀向海南台风重灾区捐赠过2.05万元,难道她这次又向地震灾区捐了2.05万元?经核实,这位女性只是向海南台风灾区捐款,并未向云南地震灾区捐款。但就在核实过程中,这条微博已被大量转发。

  互联网的特点是自由和共享。但如果自由无边界、共享无制约,在网络新闻战中被喧嚣和浮躁牵着鼻子走,是不是会将一些新媒体陷入被民意抛弃的暗黑世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