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旅游业摆脱了对门票经济和购物经济的依赖,寻找到良性发展模式,当相关市场主体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当游客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话语权和监督权,那些乱象就会渐渐丧失滋生的土壤。
据3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3月27日,云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4月15日起施行被称之为“史上最严”的《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涵盖了旅游购物管理、旅行社经营行为规范、导游管理方式、景区景点监管、行业协会改革以及改进监管模式等7大方面,包括针对旅游定点购物、不合理低价游等备受诟病问题的限制性、禁止性措施,并承诺“确保全省旅游市场秩序在一年内实现根本好转”。
多次爆出导游辱骂游客,丽江古城景区两次上黑榜,女游客被打毁容,副省长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参团旅游被宰……近一段时间以来,云南旅游纠纷不断、旅游参与者间矛盾不断升级,当地旅游生态几度成为众矢之的,令“彩云之南”的旅游形象大大受损,让外地游客对赴云南旅游丧失信心。
没有管不好的旅游,只有不到位的管理。治理旅游市场上的乱象顽疾,必须下狠手、动真格。云南此番整治措施堪称全方位、无死角,为旅游行业链条上的旅行社、导游、景区景点、旅游合同、监管者都明确了底线、划定了红线,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顶格处理。不少举措都是首次提出,比如取消原有的定点购物,把原有购物店列为社会商品零售企业进行监管;禁止旅行社经营不合理低价游产品,不仅自己不能发布、销售、组织不合理低价游产品,被动接待低价游产品也将受到停业整顿、一次性取缔甚至永远不得入市的严惩;明确州市政府主要领导责任,季度综合考评连续3次末位将被问责等。这无疑显示了当地彻底整治旅游乱象的勇气和态度。
导游打人、强迫消费、酒托出没……云南旅游乱象是不少地区旅游黑幕的缩影。青岛“天价虾”、哈尔滨“天价鱼”、北京虚假“一日游”、 陕西临潼山寨景点,还有某某岛成了“宰客岛”……各地每有负面旅游新闻爆出,舆论少不了长吁短叹,尽管涉事地方往往为挽回形象而严厉整治,但形象易碎,污点难除,非等“撞了南墙才回头”,势必要付出沉重代价。
这种代价不仅包括从众人口水中打捞当地声誉形象的难上加难,而且,对积重难返的乱象整治难免要经历前所未有的阵痛,一些企业或将被淘汰出局,部分从业者也要面临重新就业的压力,行业洗牌会带来不小的“伤筋动骨”。
旅游生态若要实现质的改善与突破,根本上有赖于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当旅游业摆脱了对门票经济和购物经济的依赖,寻找到良性发展模式,当相关市场主体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当游客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话语权和监督权,那些乱象就会渐渐丧失滋生的土壤,旅游行业的清新之风将指日可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物质文化需求的提升,游客对旅行体验的期望值日益走高,旅游领域的负面新闻所带来的影响也像社会治安、环境污染等问题一样,会成为一个城市和地方难看的伤疤。
宝贵的旅游资源是上天独特的馈赠,期待各地能珍惜自身优势,真正利用好、保护好这张来之不易的地方名片,积极探索旅游业健康发展模式。
经济日报:力戒过年“松口气” 2014-01-21 |
人民日报:拿出切实措施及时纠正 2014-05-08 |
论再接再厉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 2014-06-09 |
论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着力 2014-06-20 |
“变种”会议 2014-11-06 |
民意护航作风建设更有说服力 2016-01-21 |
莫让“习俗”在公款吃喝中变味 2016-04-18 |
声音 2016-08-09 |
治霾必须撸起袖子动真格 2017-01-12 |
找到基层工作的“锁眼” 2017-03-2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