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一带一路”,世界的繁荣之道
毕振山
//m.auribault.com 2017-05-15 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5月14日,由中国首倡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大约1500名来自全球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此次论坛,其中包括29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此次论坛聚焦于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对于中国来说,“一带一路”是根基于历史和现实而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对于世界来说,“一带一路”则是与多国发展战略对接的繁荣之道。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如今4年过去了,“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和沿线国家重要的合作窗口和发展引擎。超过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到这一历史潮流中来,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也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纳入到相关决议中。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一条崭新的、现代化的繁荣之道逐渐浮现并蓬勃发展。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当前国际不稳定因素增多,地区冲突不断,发展面临瓶颈,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让许多国家感到迷惑。历史给人明鉴,曾经创造过亚欧大陆辉煌时代的古丝绸之路就提示世人,越是在混乱降临时越要坚持和平精神,越是在冲突增多时越要坚持开放、互相包容。“一带一路”之所以能成为这个时代的“明星”,正是由于丝路精神历久弥新。

  作为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将自己的发展成果与世界共享。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已经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2014年到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通过建设经济走廊、经贸合作区等模式,中国发挥了自己在产能、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其他国家则提升了基础建设和贸易水平,最终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显然,“一带一路”并不是中国的一厢情愿。“一带一路”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既是因为其符合当前的国际大势,也是因为它能与各国的发展战略实现对接。这些发展战略包括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蒙古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等。在这些国家看来,加入“一带一路”建设将助力本国发展,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习近平指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相信在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努力下,“一带一路”的“蛋糕”将会越做越大,也将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分享。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