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两会快评”之十一
中工时评:二孩时代,千儿半医问题需更好破题
言寡尤
//m.auribault.com 2016-03-08 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让两会内外的代表委员和医务工作者感到振奋不已。“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注意到,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于儿科的议案提案数量不少,对于儿科“看病难、医生紧缺”等问题,会内会外人士普遍期待从教育培养机制、薪酬待遇、完善分级诊疗等方面“多管齐下”缓解目前的“千儿半医”问题。(据新华社报道)

  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约11万人,占全体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9%,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这一数据被舆论形象地称为“千儿半医”现象,有些省份甚至达到四、五千名儿童一名儿科医生的超低比例。毋庸置疑,“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将带来一轮生育高潮,儿童数量的激增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更加考验儿科医疗的应对能力。

  儿科医生缺口问题存在已久。从业人员输出源头狭窄、资源配置基层空心化、福利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等因素都是造成缺口的原因,填补儿科医生缺口,一项亟待解决又必须长期筹划的系统性工作。

  填补儿科医生缺口,需拓宽人才输出来源。1999年教育部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取消了儿科学专业,国内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停止招收儿科本科专业学生,近17年来我国新型儿科医生培养机制几乎是空白。两会中,有委员提议,应尽快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恢复本科专业目录中被取消的儿科学专业。同时,逐步扩大招生儿科学专业的医学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订单式培养儿科医生,实施儿科医生免费培养计划等或将从源头上保证我国儿科医生的稳定来源和培养质量。

  填补儿科医生缺口,需填充基层人才资源空心带。目前我国儿科布局的现状是很多地级城市没有儿童医院,只有部分二甲以上医院设置儿科;多数县级医院没有独立儿科,形成了基层儿科人才资源的空心地带,大量基层儿科患者涌入大医院也加剧了大医院儿科就医难的情况。这一方面需要在基层补充儿科医生,采取引进、培养等方式尽快建立一批儿科医生队伍,同时也需要提高基层儿科的医疗水平,引导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解决儿科医疗断层问题。

  填补儿科医生缺口,需增强儿科医生职业获得感。儿科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诊疗难度高、工作强度大,尤其受中国家庭高度重视子女医疗的影响,儿科医生面临较大医疗风险。因此,为儿科医生提供更加友善的工作环境,增加职业获得感尤为重要。可以适当提高儿科医生劳动报酬,在学习深造、职称晋升、奖金分配和科研立项等职业发展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和便利条件,增加儿科医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儿科专业的吸引力。

  一言蔽之,唯有培养得出、留得住、用得好儿科专业人才,方能填补儿科医生空缺,真正满足家长和患儿的健康需求。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