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时隔3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并为未来城市发展定了调。这其中,特别提到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近些年,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国内一座又一座的“奇奇怪怪建筑”拔地而起,上海有“靴子楼”,江苏苏州有“秋裤”,辽宁沈阳有“大铜钱”,安徽阜阳有“白宫”,还有地方建有“马桶盖”、“蜂窝煤”……这些奇怪建筑突兀而起,并没有很好地和原有风格融合起来,最后沦落为人们揶揄的对象。
有意思的是,这些“奇葩”建筑大多出所谓自名家之手。越来越多的质疑声音认为,我国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筑设计师的“试验场”。不得不承认,30多年来,我国的大型建筑设计一直被外国建筑师所主导。长期以来的文化不自信、社会对“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盲目迷信、在大型公共建筑上的“不惜工本”,都客观上为这些外国建筑师们提供了展示天马行空创意的舞台,但其实这些设计师的理念和作品在国际上也不无争议。
难道是中国人不懂建筑之美吗?显然不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留给我们太多值得学习鉴赏并传承光大的建筑美学资源。每一处古建筑,都堪称一本传统建筑美学的教科书。那为何有些地方却对怪异奇建筑“乐此不疲”呢?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与扭曲的政绩观和缺乏文化自信有关。由于缺乏对自己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充分了解,底气不足进而盲目地相信国外的“专家”。 一些地方政府单纯追求造型,往往希望建筑更气派、更威严,追求声势浩大。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建造出来的楼宇,不仅造型奇特,艺术性也不高,严重反结构。还有一些建筑体量巨大,造型夸张,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事实上,一座城市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有机体,其间各类建筑的生成有一定的历史感和整体性。在一片有机融合的建筑区里,耸立起奇怪建筑,无疑会打破这种有机性和整体性,损害着城市规划的严整。
已有的实例证明,一些造型奇异的建筑,往往并不实用,而且因为最初设计时缺少长远考虑,造成后期维护不便,材料不可更新。这不仅带来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还会因为造型不规则,建筑空间难以充分利用,维护费用畸高。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希望通过优良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经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使用空间及建筑。希望更多的人能意识到,建筑是个体生命以及组织的容纳体,同时也是社会精神的传达,所以更需要尊重其社会性。
但这并意味着建筑不可以创新、时尚。一些创新性设计确实并不能立刻能被大众理解,但因之而起的激烈争论包括误读绝不是创新的绊脚石。那些成功的创新性建筑一定是扩展了人们审美空间的建筑。彻底杜绝怪异奇建筑需要我们建立正常的市场机制,形成真正有效的专家评审制度,在建筑规划决策时更尊重学术专家。这样,我国就会少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多一些延续了一个城市文脉、挥洒着我们文化自信的建筑。
中工时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2010-11-24 |
中工时评:努力让每个农民工兄弟走进“春天...2011-01-24 |
丛晓波个人文集2011-02-17 |
中工时评:以社区建设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2011-02-25 |
中工时评:从一个房地产商的彷徨谈起2013-02-22 |
中工时评:农民工市民化不妨从孩子上学开始2013-03-11 |
中工时评:为法律更多人性光辉而叫好!2013-07-04 |
中工时评:为职工就业服务,工会可为2013-11-11 |
一周看点:2008,见证公民精神的成长2009-01-04 |
一周看点:网络如何搞舆论监督?2008-12-2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