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安静地做个城市“锔匠”
曹茂竹
//m.auribault.com2015-04-21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据报道,目前全国不少地区新城建设中存在盲目求快、资源浪费、过度扩张等问题。专家表示,在城镇化率已超过50%的当下,新城发展不能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而要去库存化,就现有的产业调整布局,以渐进、修补、改良的方式对接需求,实现再生。(据4月20日《经济参考报》报道)其中,“修补”一词让人眼前一亮,也给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呈现了一幅崭新的图景。

  曾经,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人们急于抹掉过去贫穷落后的痕迹,痴迷于推倒重建、圈地扩张,无数的历史建筑被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所取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新区、新城的迅速崛起让“空间生产”成为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1990年到2010年,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从12252.9平方公里扩大到40533.8平方公里,接近每十年扩大一倍。

  当一幢幢高楼取代胡同里弄拔地而起,当宽阔的柏油马路取代了尘土飞扬的羊肠小路,人们感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前进步伐,城市日新月异的惊人变化,也忽视了那些渐行渐远的城市历史印记,在物质生活逐渐丰盈的当下,却恍然发现失去了精神的栖息之处。

  必须承认所处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历史局限性,虽然的确不乏高瞻远瞩者,但当时当地,他们的声音被淹没也许是历史的必然。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未来的城市规划,如何不重蹈历史的覆辙?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有人只看到了“历史文化”,于是各地复建“假古董”的风潮盛行;可再往深了看,却是“爱惜”。某电影有这样一句台词“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别人对你的看法。”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爱惜历史,就是爱惜人们自己,爱惜人们存在的证明。羁鸟恋旧林,承载着人们记忆的城市就是一个这样的存在。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现实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建设者的观念也在变:从前为了纾解大城市病大量建设新城,而今,因为新城盲目扩建导致烂尾,从而提出主抓增量建设走向提升存量品质。过去城市规划讲究的是“超前规划”、“30-50年不落后”,现在更加强调根据发展实际分步实施规划,为未来产业业态的变革留出空间。但到底什么才是科学的城镇规划方式?有一项基本遵循始终没有变,那就是“爱惜”。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城市,在无数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心中,是一件残留着祖先气息,刻画着生活印记的“传家宝”,是无法复制、不可逆的。所谓“爱惜”,就要避免对城市不必要的破坏,杜绝在城市建设中不必要的浪费。旧城大拆大建重复建设不是爱惜,新城遍地开花盲目扩张不是爱惜,当然,错误政绩观驱使下的新官不理旧账,城市规划一任一个样,也不是爱惜。

  过去,人们对这件“传家宝”的“爱惜”方式要么摧毁重塑、要么漆刷一新、或者干脆批量生产,结果南辕北辙,让它支离破粹。新时代的人们,喜新也恋旧,送走轰隆隆的推土机,我们渴望迎来一批安静的“锔匠”——通过“锔匠”之手,那些破碎的古董瓷器、不慎打破的传家之宝或者主人珍视的有纪念价值的物件,经“锔补”后不仅重获新生,更倍添韵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