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研究的求“是”力作-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书库

“三农”问题研究的求“是”力作

武力
2019-03-25 08:08:31  来源: 光明日报

  贾俊民教授等人所著的《中国“三农”发展规律与战略目标研究——基于中国六千年历史演进逻辑与国际比较视野的宏观考察》一书,日前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8章,55万余字。通览该书,可以明显看出其具有如下特色:

  一是立意高远,视野宏阔。该书以解决影响中国发展的“三农”问题为旨趣,把“三农”问题研究提到总结历史规律高度,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外国的结合上,揭示和阐述了中国“三农”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展示了自城市产生后至今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三农”历史长卷,并展望了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农业的发展前景。据初步了解,这种以揭示“三农”发展规律为宗旨,对古今“三农”问题作整体性研究的著作尚属首见。

  二是究“根”求“是”,论述深刻。该书认为“三农”问题不仅是发展中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城乡关系问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该书依据对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主要是农村土地制度)及建筑其上的城乡体制内在逻辑演化的考察,指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至今,对解决“三农”问题,实际上实行了 “三步走”(即“耕者有其田”“耕者有其权”“耕者有其富”)战略。这个战略也揭示出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发展规律,并重点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遵循这个发展规律,解决“三农”问题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这些论述,在宏观上大体理清了纷繁复杂的“三农”问题的症结、演化脉络和未来走向。

  三是创新性强,新见迭出。该书构建了“三农”研究新框架,拓展了研究范围,提供了研究新视角,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见解。除“三农”发展基本规律和“三步走”规律外,作者提出了城乡对立包括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性质、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家国同构”相对土地私有制等重要理论观点;提出了目前围绕第三步目标,创新“耕者有其田”形式,完善耕者权利,实现“耕者有其富”的基本路径;还对中外学界争论多年的辛亥革命、农业合作化、黄炎培“历史周期率”“李约瑟之问”“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了新看法,作了新解释。

  当然,该书也存在不足,书中的一些观点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论证与探讨,但是该书从规律高度和历史演进内在逻辑深度,以长远历史眼光和宽广国际比较视野,对古今“三农”问题所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对深化当前“三农”问题的认识,提高在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实践中遵循客观规律的自觉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武力,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史上的重要文献——重温恩格斯《伍珀河谷来信》

    《伍珀河谷来信》写于1839年3月,匿名发表在青年德意志运动机关报《德意志电讯》刊物上,它是恩格斯深入家乡伍珀河谷地区的巴门和埃尔伯费尔德出身于纺织工厂主家庭的恩格斯,并没有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去审视工人的状况,而是表达了对工人处境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他怀着对工人诚挚的感情深入工厂开展调查研究,探究工厂工人真实的生活。

  • 财经素养的基础在于尊重劳动

    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财经素养首次纳入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引发了我国教育界的重视。财经素养教育回应时代之需今天,我们之所以把财经素养作为立德树人的时代内容,从国家层面来说,是因为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公民需要在创造、管理和使用财富方面养成必要的财经素养。

  • 劳动力市场平衡性问题的研究基础

    提升劳动力市场平衡性水平的主旨在于保障劳动力市场健康、均衡发展,缩短城乡间、区域间、行业间劳动力市场发展差距劳动力市场发展存在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问题,三个问题以平衡性为首。提升劳动力市场平衡性水平的主旨在于保障劳动力市场健康、均衡发展

  • 我国劳动力市场平衡性的特征分析

    通过借助人社部和国家统计局数据得出的我国劳动力市场平衡性指数,反映了诸多我国劳动力市场平衡性的特征。具体来看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平衡性是较好的,不过依然存在动态提升空间。随着国力增强、劳动者收入提高、脱贫工作深入、社会福利改善

访谈

文献

  • 毛泽东的入党时间为何是1920年

    今天的中央档案馆保存着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毛泽东亲自填写的中共八大代表登记表。在登记表的“入党时间”一栏1920年初,毛泽东身处北京,正忙于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张敬尧是皖系军阀,1918年3月就任湖南督军

  • 改造思想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英雄王杰的共产主义思想改造观

    编者按:王杰,原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班长,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1965年7月14日王杰,牺牲时年仅23岁,入伍不到4周年,被誉为雷锋式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入伍后他很快加入了共青团,并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