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开手中的万花筒-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书库

拆开手中的万花筒

何士光
2018-12-05 10:18:57  来源: 人民日报

  《何士光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一个人要是写过一点什么,就是这个人的生命曾经有过的一点痕迹。写作和人们其他的活动一样,都植根在人们对生活、人生和生命的追寻里。谁没有自己的痕迹呢?照说花开花落过后,就是不用再惦念那些已经散去的风雨的。只是对于有缘的人们来说,这如果还可能成为一种因缘的话,我似乎就应该把这些文字的由来,简约地写一些在这里。

  我想说,我们来到这个人世上的时候,并不清楚这生命是怎样一回事情,并且后来也就一直生活在生命这个久远的谜里。但从此以后,我们就不得不怀着这一颗满是念头的心,踯躅在朝朝暮暮的岁月里。这生命就在驱使着我们自己,乃至是追逼着我们自己,在日子里寻寻觅觅。这样的寻觅,是要让这颗心得到满足。只有满足的心才会是安宁的,而渐渐地我们也就看见,我们的寻觅,正是朝着生活的、人生的和生命的,这样三条可能的路径延伸的。在散文《今生:经受与寻找》里,我就借助了万花筒来比喻这三条路径。

  万花筒摇动出来的景象,不就是五彩缤纷的?这就像我们说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第一条路径,是生活的路径。但是万花筒里的景象,即便是丰富多彩的,不也是转瞬即逝的和不断重复的?这就注定了我们的满足是不会有止境的,是要反复地去追求的。我们这样寻找下去,渐渐地就会对这些万花筒一般的生活景象,有自己的烛照、寻思和比较。于是就会成为一种见地,一种学识,乃至一种专业。一个人就会从中为自己选择一种图像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让自己的心思和生命得到一种依附。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是我们可能找到的第二条路径了。年轻的时候,有20多年的时间,我一直生活在一处偏远的乡村里。在那些匆匆地来去的春风秋雨之中,在那些长长的白天和夜晚里,我能够怎样来安顿自己呢?应该说,比看看这个世界更要紧的,是要找到自己的世界。我能够有的让生命得以依附的方式,就是夜晚在那一盏油灯下阅读和写作。于是在那一段时日里,我就写下了这部文集的前半部分。所以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而只是一个在这个尘世间沉浮和寻觅着的芸芸众生而已。

  我曾经也以为自己还会在这第二条路径上依旧地走下去,但渐渐地我就意识到,我不大能够这样重复地写作下去了。换了一种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也还是一种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要这样不断地重复自己,也像假装着在写作似的,就是让人气馁的。即使是在原来,在我还能够用写作来支撑自己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之中所固有的那种迷茫和哀愁,也还是在如影随形地跟随着自己的,我们也还是生活在这个生命之谜里,那么这时候,这生命就在艰难地追逼着自己,让人去寻找能够救助自己的路径。不妨说这就是第三条路径了,即是要直接地拆开万花筒,去寻找这生命的底细。

  要拆开我们手中的万花筒自然很容易,但我们是不是可以继续用它来比对我们的生命呢?事实上,古往今来地,认识世界和我们自己,也就是人们一直在追寻着的事情。而我们的前人的求索,就留在了我们的文化积存里。后来在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里,我就看到了,“理一而分殊”。

  一切复杂都源于简单。我们的前人老子在《道德经》里,就用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样我们就可以回到万花筒的比喻了。正像万花筒的本相只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玻璃一样,我们的心灵的本相就是那种原初的无形无象的能量,它本来就是圆满的、安宁的和智慧的,是不需要用些什么来满足它的。但是这心灵在和世界的声色交流的时候,信息就会积存起来,好比万花筒里的染上了颜色的玻璃,就异化为我们的意识,这样就让我们有了一颗有色的识心。当我们再用这颗有色玻璃一般的识心去和世界交流的时候,我们便陷落在五彩缤纷的追求之中了。

  所以这第三条路径上的寻找就是有终点的了。这就是要让我们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回到这心灵的“本来面目”。我后来就把自己在这第三条路径上的寻觅,留在了这部文集的后半部分里。

  这第三条路径上的寻找,不仅仅是理念的和话语的,而且须是修证的和实践的,这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

  (本文为作者文集的自序,刊发时有删节。)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新时代青年职业选择的价值省思

    1835年8月,中学毕业的马克思撰写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是他在思考自身生命轨迹甚至人类前途时在这简短的文字中,马克思的择业观可见一斑,那就是从事为全人类谋福祉的事业并甘愿为之贡献一生。当代中国青年也正处在和马克思当年一样的年龄阶段

  • 快递员维权遇困境 工会援助促和解

    伴随着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和大众消费模式的转变,快递员队伍不断壮大。然而,有些快递公司用工管理不规范,不少快递员在维权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2018年4月,曾某来到合肥市职工帮扶中心寻求法律援助。职工帮扶中心指派法律援助律师详细地了解曾某的主要诉求和现有证据。

  • 把握工会组织的新使命新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领导召开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指导制定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全总改革试点方案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每到一地考察都深入基层看望劳动模范和一线职工,亲临全总机关与劳模代表座谈,给“郭明义爱心团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就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工会工作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

  • 奋力开创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2018年10月22日至26日,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思考一以贯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

访谈

文献

  • 革命大家庭的无私大爱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有一类家书格外特别,这类家书,是专门写给烈士后人的。它冲破和超越了血缘亲缘关系的藩篱革命军人有进无退,曹渊壮烈牺牲曹渊,1902年生于安徽寿县,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员。在周恩来同志领导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两次东征中

  • 马林诺夫斯基:原始法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在很大程度上,人的形象不仅仅取决于其族群的基因,更是由其所属的社会文化决定的。风俗和律法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时代和地域的风俗和律法呈现和塑造了不同的人的形象。在古罗马法、中世纪欧洲法、传统中国法中,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决定着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权利和义务。而现代法律制度则预设了“理性人”的形象,每个人皆因具有理性而享有在法律眼中的平等,对自己的人格和财产享有排他的支配和控制权、与另一“理性人”达成的合意享有视同法律的效力,并应当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