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对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强军目标,不失时机地把国防和军队改革引向深入,是在军事领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对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意义重大而深远。
国防和军队改革寓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军事实践的主旋律
“兵者,国之大事也。”纵观人类历史,强国的重要支撑在军队,军队的发展在改革。在当代中国,必须紧紧围绕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使之辩证统一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实践。
强军目标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国防和军队改革,事关国家安危,牵一发而动全身,选准目标、认清方向至关重要。历史上,有的军队推进改革时,因观念不一而迟滞贻误,空留余恨。那些抓住机遇的军队改革,从我国古代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美军率先发起的新军事革命等,无不是以明确的目标凝聚共识、以坚定的立场大刀阔斧地强势推进。习主席提出的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体现了我们党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总方略,顺应了我国由大向强迈进关键阶段对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迫切需要,拎起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也规定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基本任务、重点和方向。只有围绕强军目标,国防和军队改革才能坚持正确方向,凝聚最大力量,以高屋建瓴之势,收纲举目张之效。
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根本动力和必由之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自有战争以来,军事领域就是国家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变革速度最快、最需变革精神的领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军队唯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始终抢占先机,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否则,即便曾经强大一时,但沉湎于往日荣耀而固步自封,也会因在变革中落伍而走向衰败。一部世界战争史,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改革进取军队战胜落后守成军队的历史。18世纪后期,曾经骁勇善战的清朝八旗军,在国家昌盛时期安享太平,浑然不觉与率先完成军事工业化革命的西方列强军队已经形成“代差”,结果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丧权辱国。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自主成功研制核武器,抓住了核军事革命的机遇,为我国的大国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今天,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我军只有深化改革,破除影响实现强军目标的各种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再次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历史证明,军不强无以卫国,不改革无以强军。当前,强军目标已成全党全军共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也获得广泛认同。科学把握强军目标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系,以强军目标牵引国防和军队改革,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强军目标,既是当代中国军事实践的主旋律,也是全军官兵的重要历史责任。
围绕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面临重要时间窗口和机遇挑战,势在必行、不可或缓
识天宜听风,临流须观澜。围绕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顺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潮流、掌握军事竞争战略主动权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可靠支撑的客观需要,背景更加特殊,时间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值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抢抓机遇时不我待。历史启示我们,军事革命时期就是军事力量格局分化和重组时期,强国军队抓住机遇可以巩固领先地位,相对弱国军队抓住机遇也能后来居上;反之,抓不住机遇,军队实力就会被拉开“时代差”。放眼寰宇,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各大国顺应世界新军事革命潮流,普遍进入军事改革深化期。美军推进“二次转型”,力图与潜在对手拉开时代差。俄罗斯围绕建设职业化、常备化、精干化军队,推进“新面貌”军事改革初显成效。日本也加快推进军事改革,企图实现从“基础防卫力量”向“机动防卫力量”转型。英、法、德、印度等国军事改革也如火如荼。经过多年建设、改革,我军与世界强国军队实力差距不断缩小。但总体上,我军现代化水平相对于国家安全需要差距还很大,相对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差距还很大。在世界新军事革命风起云涌、我国眼下尚无大的战争威胁情况下,我军改革正面临着宝贵的时间窗口。犹豫不决、畏葸不前,必然错失机遇、前功尽弃。我军变则兴,缓变则衰,不变则必然落后挨打,必须不失时机深化改革,大幅度缩小同世界强国军队的实力差距,努力掌握军事竞争战略主动权。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值我国开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军民融合发展任重道远。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国家总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协调推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取得了良好的军事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当前,我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既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良好环境氛围,创造了新的经济、科技和机制条件,也对统筹国防和军队改革与国家经济社会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亟须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军民融合式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建立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上下更大功夫,构建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客观需要。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值强军进入攻坚阶段,难度更大标准更高。近年来,我军改革不断深化,在机械化半机械化战争条件下为应对大规模地面战争建立起来的军事体系有了较大改变,“陆战型”“近战型”“本土纵深防御型”的力量结构也有了较大革新。随着强军实践向纵深发展,国防和军队改革不可避免地要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尚未超越机械化半机械化基础的军事体系与打赢信息化战争需求的矛盾;传统军事力量结构与维护我国在海洋、太空、网络等领域权益的矛盾;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不足与现代战争联合作战基本趋势的矛盾;不尽完善的军事人力资源制度与强军对高素质人才强劲需求的矛盾;信息化建设高投入、高风险与军事管理不够科学、资源使用效益不够高的矛盾,等等。同时,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聚焦“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确保我军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其标准要求也更高。为此,我军必须在机械化尚未完成条件下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须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水前行,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只有迎难而上,以更大的勇气、智慧和力度深化改革,战胜风险挑战,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越过崎岖、登临巅峰。
勇立世界新军事革命潮头,在深化改革中奋力实现强军目标
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积极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潮流,适应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和部队建设发展新要求,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不断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新突破,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坚持解放思想凝聚改革最大动能。改革的最大障碍,往往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思想观念上的枷锁,比实际工作中的障碍更难打破。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首先必须着力破除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解决好“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的问题。要通过解放思想,破除对改革的各种误解,破除墨守成规的惯性思维,破除机械化半机械化思维。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强化信息化军事思维,强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共识,最大程度增强改革信心,最大能量焕发改革热情。
坚持攻坚克难实现改革重点突破。古今中外军队改革的实践表明,体制机制问题是改革的关键,体制机制改革不突破,其他改革难有大的作为。我军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亟须在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求突破。在改革重心上,突出国防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军队干部政策制度以及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调整改革,着力破除各种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军事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在改革方式上,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并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强化改革顶层设计,科学论证,审慎决策,稳妥实施,以能力需求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能力跃升,加快构建精干、联合、外向、多能、高效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在改革组织上,科学把握借鉴外军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的关系,既重视借鉴发达国家军队改革经验,努力使我军现代化建设跟上世界新军事革命潮流,又防止盲目迷信西方军事制度,切忌亦步亦趋、邯郸学步,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等中国特色军事制度,保持改革正确方向,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坚持战斗力标准检验改革实际成效。标准决定改革方向和行动。军队的第一属性是战斗队,军队改革必须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在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基本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战斗力标准也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要把战斗力标准确立为改革鲜明导向,确保一切改革措施都向提高战斗力聚焦,都有利于提高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要强化战斗力标准的刚性和权威性,坚决摒弃一切背离战斗力标准的陈规陋习,坚决突破一切束缚战斗力提高的利益藩篱,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战斗力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使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过程成为生成、巩固和提高我军新质战斗力的过程。
坚持大局为重强化改革历史担当。“夫战,勇气也”。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历史抉择,也是一场“攻坚战”。啃硬骨头、攻难关、涉险滩,我们既面临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也必然经受利益调整甚至局部利益受损的“阵痛”。在我们党已经绘就国防和军队改革路线图的今天,服从比表态更重要,担当比认同更关键,行动比计划更有效。面对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每个官兵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当自觉服从服务大局,强化历史担当,既立足本职勇于挑起改革的重担,又突破名缰利锁勇于担当改革要付出的代价,坚决克服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羁绊,不当看客,不添障碍,不成阻力,以主人翁责任感投身改革,以埋头实干推进改革,在强军道路上书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彩篇章。
(执笔:张明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