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呵护碧水蓝天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余晓洁 顾瑞珍//m.auribault.com2013-11-14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新华网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余晓洁、顾瑞珍)保护优先理念确立、生态“保卫战”打响、环境保护国策入法……党的十八大以来,转变发展模式、呵护碧水蓝天、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党和政府的紧迫任务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保护优先: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抉择

  大范围雾霾,严重水污染,令人忧虑的土壤污染……继续唯GDP是瞻?还是环保优先?

  “绿与黑”的抉择,关乎亿万群众和子孙后代的福祉。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吹响了美丽中国的集结号。

  “保护优先理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把握更加科学。”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说。

  保护优先,就要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就要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环保问政”倒逼政绩考核向“绿色”转轨的可喜变化在各地涌现。

  贵阳市出台试行办法,将生态文明指标纳入全市政府部门、官员考核中。环保是否达标成为对干部工作评价、任免、奖惩及问责的重要依据。全国许多地方有类似探索。

  “要避免打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号,仍然固守GDP政绩观。”中科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见,包括框架、考核目标、试点示范等。

  生态“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的集体行动

  呼吸保卫战、水污染防治、美丽乡村建设……十八大以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抓手”。

  “未来5年,以PM2.5防治为重点,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以饮用水安全保障为重点,强化重点领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为重点,推进农村土壤污染防治。”环保部规财司司长赵华林说。

  一场全民“呼吸保卫战”在全国打响。

  去年12月,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严格环境准入,旨在形成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倒逼传导机制”;

  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

  9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具体目标: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北京、河北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在第一时间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据估算,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5亿元。”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可拉动GDP增长2.39万亿元。”

  与此同时,重点湖泊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有序推进。

  环保国策:建设美丽中国的制度保障

  只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才能真正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法律专家认为,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环保国策,代表未来文明发展方向。

  “虽然付出了巨大努力,中国环境质量‘局部有所好转,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仍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周生贤说。呵护碧水蓝天,需要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护航”。

  人们注意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条条生态“红线”、环保“高压线”向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生产方式说“不”。

  近日,环保部在其官网公布了对第三季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督办查处结果,山西长治市100多家电厂、煤矿、砖厂“榜上有名”。

  高法、高检出台的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正式施行,对于触犯多个罪名的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司法审判依法“从一重罪处断”。

  西南大学党委书记黄蓉生认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应涵盖考核评价制度,基本的管理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市场化机制,责任追究和赔偿制等五个方面。

  用制度管人,按法治办事,才能建成美丽中国,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