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何亚非:“一带一路”与华商经济可有机衔接(侨连四海)
——访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
王 尧//m.auribault.com2014-07-03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国侨办副主任何亚非 本报记者 王 尧摄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产品体验馆”日前在第十八届西洽会暨丝博会分会场西安华南城开馆。来自古老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土耳其、越南、柬埔寨、泰国等20多个国家的大量商品参展。图为观众在参观吉尔吉斯斯坦的手工玩偶。

  许 睿摄(新华社发)

  从外交部副部长“转岗”到国务院侨办从事侨务工作,何亚非喜欢研究问题的习惯没有变,对当下热点话题“一带一路”的研究深入而独到,多年形成的“外交思维”清晰可见,“以侨为桥”的工作思路贯穿其中。

  互利多赢 破解难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高瞻远瞩提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东西两翼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文化合作,实现区域经济融合,并进而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和欧洲经济相衔接。同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一带一路”建设列为2014年六大任务之一。当前,从中央到中西部和沿海省份正就此进行战略谋划和具体设计,集结号已经吹响。

  何亚非用“顶层设计”这四个字定位“一带一路”构想的重大战略意义。在泉州,在博鳌,在连云港……在论坛研讨和实地调研时,他多次分享了自己对此的观察与思考,阐述了这个体现中国睦邻、富邻、互利共赢政策的战略构想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何亚非认为,“‘一带一路’构想是希望通过我们和周边国家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构建区域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当然首先是我们中国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需要,同时它会给地区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大的动力,是中国对区域经济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顶层设计所做的贡献。

  ‘一带一路’构想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寻求区域一体化和互利共赢,是破解难题之道。这一亚洲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战略构想,为亚洲国家探寻区域一体化和区域治理机制绘制蓝图,是区域乃至全球治理顶层设计创新之举,既脚踏实地,又着眼长远,符合各方根本利益,蕴藏巨大发展机遇和潜力。”

  有机衔接 实现共赢

  关键词:华商经济

  亚洲是华人的聚集区,有4000多万华人,也是华商力量最强的区域,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据估算,全球华商企业资产约4万亿美元,其中东南亚华商经济总量为1.1万亿至1.2万亿美元。世界华商500强中约1/3在东盟国家。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华商经济相结合,为海外侨胞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找到‘一带一路’建设与侨务工作的结合点,为中央献计献策,是国侨办的职责。”何亚非说。在他看来,在东南亚地位举足轻重的华商经济,就是要找的这个“点”。

  “华人、华侨和华商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海外侨胞有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成熟的生产营销网络、广泛的政界商界人脉以及沟通中外的独特优势。”何亚非如数家珍。

  “华侨华人是中国发展的独特资源,他们熟悉住在国社会、法律、文化环境与风土人情,对中国和家乡情况也熟悉,是连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天然桥梁’。”何亚非说,长期以来,华侨华人积极拓展自身事业,积累了大量财富和资本,华商经济实力增强,在许多国家成为当地经济重要支柱。在东南亚证券交易市场上市企业中,华人上市公司约占70%。在中亚、南亚、西亚华商经济也逐步壮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60%以上来自华侨华人,如今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一带一路”同样需要华商深入参与。

  “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衔接,实现多赢,也是华商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何亚非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华商实力壮大,华商经济转型加快,华商企业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移。“一带一路”建设对华商经济自身转型发展也是难得的机遇。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华商经济可在何处着力?何亚非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为例,为华商“支招”:

  ——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转型升级。多年以来,东南亚华商及港澳台同胞在中国与东盟合作中已形成一定规模产业和资本布局。若能依据比较优势,通过产业转移与承接来实现多赢,将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扩大就业带来成效,进而提升区域产业链,特别是亚洲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优势地位。

  ——参与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11到2020年期间,东南亚地区基建投资规模将达1.5万亿美元。华商企业与具有丰富海外工程承包经验的中国企业联合,在高铁、公路、港口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不仅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同时会给企业带来长期稳定资本收益。

  ——推动人民币区域化。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人民币在东盟地位仅次于美元,东南亚是人民币区域化重要方向。东南亚华商在东盟经济、金融行业中占重要位置,在中国有大量经贸投资。进一步发挥华商金融桥梁和管道作用,建设华商银行,推动人民币更广泛使用,将对地区经贸发展和金融稳定产生积极作用。

  ——深化海洋经济开发与合作。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东南亚华商可依靠在运输业、仓储业、船舶、货运代理、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坚实基础以及广泛人脉网络,通过参与海洋经济开发与合作,推动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与友好关系,为区域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创造条件。

  ——构建科技与智力支撑网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需要新发展思路、科技和智力支撑。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拥有众多华侨华人科技精英、专家学者及研究机构。华商经济若能有效配置区域智力资源,与科技和资本更好结合,将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产生广泛和基础性影响。

  以侨为桥 沟通世界

  关键词:软实力

  建设“一带一路”既体现硬实力也凸现软实力。在积极扩大经济和贸易往来同时,要推动以文化交流为主要载体的民间交往,大力开展公共外交,用事实说话,讲好中国故事,表明中国发展对各国都是机遇,有利于周边稳定与繁荣,中国梦与其它国家人民的梦是相通相连的。

  “围绕‘一带一路’构想,我们主动出击,通过组织论坛和实地采访等形式,引领海外华文媒体,引导海外舆论关注陆、海两条丝绸之路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何亚非说。

  2月23日,由国侨办支持、中新社主办的“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约300名海内外代表参会。“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同时启动,国侨办主管的中新社派出若干小分队,沿海陆两线分赴“一带一路”沿线所在国和当地华文媒体记者联合采访,寻找沿途各个国家经济共通点,突显互补优势;采访沿途国家华人的生活、文化、经济;探寻古代丝绸之路文化遗存;采访所在国各界人士,展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求合作、谋发展的共同心声。

  “积极宣传、树立中国的正面形象,有利于华侨华人和中国实现双赢。公共外交近年来已经成为外交领域的新潮流,侨务公共外交也随之提上议事日程。它有两大特点:一是民间性,二是柔性。”何亚非认为,随着新移民和华裔新生代数量增加、海外侨胞经济科技实力不断增强、政治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引导住在国人民和政府人士了解中国,支持中国的对外友好政策,帮助中国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对中国和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他们善于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选取易被住在国民众所接受的内容、方式和途径,以“当事人”的角色开展公共外交,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以侨为桥,不仅沟通中国与世界,也让海外华侨华人成为推动侨务公共外交最积极的参与者。遍布世界的2万多所华文学校、2万多个华人社团、1000余家华文媒体以及独具特色的唐人街、中国城、中餐馆和中医诊所等,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丰富各国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在海外推广中国文化基础最牢、覆盖最广、效果最好的平台。”何亚非说。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