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福建莆田:探索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m.auribault.com2013-11-14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新医改政策实施以来,福建省莆田市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医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逐步建立完善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有力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合作医疗有效化解“看病贵”

  莆田市根据百姓需求,大胆探索创新,在全省实现“五个率先”和“五个第一”,使新农合制度不断完善,连续3年参合率居全省第一,基本实现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目标。

  2008年,莆田市率先在全省实施门诊大病补偿,病种由开始时纳入门诊报销的两种,增加到2012年的25种病种,病种范围居全省第一。2010年,在全省率先借助信息平台,患者出院时可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窗口进行即时报销,即时结报率达93%,全省第一。2009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大病补充补偿工作,2012年最高可报销补偿42万元,全省第一。2011年,在全省率先实行百岁以上老人住院零起付,政策范围内费用100%报销,可报销额全省第一。2013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医保制度并轨,让城乡居民享受同样的医疗保障。

  据统计,2005年以来,全市累计有110多万人次得到新农合补偿,累计补偿22.53亿元。新农合制度成为近年来农民受惠最大、最受农民欢迎的政策之一。

  智能卫生解决群众看病难

  过去,农村基层医疗设备简陋、人才紧缺、资源匮乏,基层医疗机构看不了病、看不好病,农村小病也挤城里大医院,造成医疗资源极大浪费和群众看病难。

  为提高农村基层卫生院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2008年以来,莆田市启动卫生信息化工作,积极打造“智能卫生”。通过联合企业、以租代建、医院自筹、银行合作等方式,建成一张覆盖市、县(区)、镇(乡)、村四级医疗机构的区域卫生信息专网和一个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云平台,逐步实现全市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

  借助于信息系统,将居民的就诊记录、电子病历等数据汇总至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实现“活档运用”,全市各家医院可以即时调阅。建设区域医疗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成立市级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实现影像集中诊断、协同医疗、远程会诊、报告互认,使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集团模式缩小城乡医疗差距

  2012年,莆田以市第一医院和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为核心,通过购买、兼并、托管、联合等形式组建两大医疗集团,实现人员、技术、设备、设施等优势互补,提高基层医疗质量,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经营。

  同时,将医疗集团服务范围直接延伸到基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下沉基层,使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大医院办在基层的服务点,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目前,市卫生行政部门正在筹划将符合条件的县区级医院升格发展为三级医院、规模较大乡镇卫生院升格发展为二级医院,满足城镇化人口聚集的需求,进一步缩小城乡医疗差距,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社会参与扩充医疗资源

  近年来,莆田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积极探索民营医疗机构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截至2012年底,莆田市共有各类民营医院26家,占全市设床位医疗机构的28.89%;民营医院医疗床位数占全市医疗机构总床位数的16.22%,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床位比。

  2013年,莆田市政府已签订项目,计划建设全省投资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资额3.5亿元的莆田市中医院,也是全省引进民资创办最大的中医院。

  目前,莆田市正计划在交通便利、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城乡结合部,建设一个集医疗服务、养生休闲和商务配套为一体的现代化医疗健康产业集群,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王福文)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