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e网评丨停个车还扯“豁免权”?断掉一些人的特权念想,任重道远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e网评丨停个车还扯“豁免权”?断掉一些人的特权念想,任重道远

来源:中工网
2024-06-21 07:48

e网评

龚先生

“懂什么叫使馆车吗?”

“懂什么叫外交豁免权吗?”

日前,一段关于悬挂外交牌照车辆违规停车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该车辆违规停车导致后方拥堵,面对质问,涉事驾驶员余某发出上述“灵魂拷问”。

北京警方调查后发布通报:涉事车辆登记在一国际组织名下,6月16日上午,驾驶员徐某和余某夫妇将该车停靠在机动车道上,违反停车管理规定,在他人提醒时仍拒绝挪车,并辱骂他人、发表不当言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交管部门依法作出罚款处罚。面对网上质疑,余某发布道歉视频称接受各方批评,深刻吸取教训。

视频来源:凤凰网、观察者网

此新闻迅速冲上热搜,“炸眼球”的正是“外交豁免权”的说法。而警方的调查通报告诉我们,在国法面前,任何违法行为都没有豁免特权,回应了公众对公平和法治的期许。

这种在自己国家声称拥有“外交豁免权”的行为,是拿他人的鸡毛当自己的令箭,本质还是特权思维作怪,试图“拉大旗作虎皮”,用特殊身份来破坏规则、定义规则,为自己谋取好处。

炫耀的尽头,可能是一场风暴。公众历来对一些人搬弄特权的行为格外敏感。之前,某派出所长夫人掌掴他人的“坑夫”事件、“我爸是李刚”等“坑爹”类事件,以及“公职人员酒驾被查,亮出身份免罚”类事件,都是特权观念下的无知无畏,屡屡引发汹涌指责。

一时失态的背后,很可能是长期的缺乏自律、不知敬畏。正如有网友说:“这些‘优越口吻’背后,可能是以前多次用过特殊身份且经常志得意满,于是忘乎所以、高人一等起来。”

这也是令人担忧之处:对于特权观念,公众一直十分痛恨,舆论也一直在谴责,但是,某些特权行径却依然不时出现在公众眼前,甚至不排除一些人嘴上说着痛恨特权行径,心里又多多少少希望自己也有沾沾特权光的机会。

17188818792161918_400x317

图源:CNTV

因此,要断了某些人对特权的念想,清除其土壤,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必须让更多人明白,如果任由特权横行,会很危险,它不仅会让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可以不受规则和制度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必担心后果,更可能让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撕扯中发生倾斜,最终伤害公众对法律、法治的信任。

有必要重申,法治时代,任何人和事都不能凌驾于国法之上,也不可能有任何“丹书铁券”“免罪金牌”。法律面前,我们没有理由、也绝不能给任何人开口子、留后门。为此,必须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让任何仗着特权横行的行为都无处遁形。

良好的社会秩序、法治基石,需要我们一起守护、培育和共享。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