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个县一年有10位局长、副局长提出改任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虚职岗位;发改局长、财政局长等实权人物也申请“实改虚”……近日,新华社记者在多个县调研时了解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超发奖金、超配职数等非常规的干部激励手段已行不通,部分干部因为权力受到监督、“无油水可捞”成为常态,主动要求从风险和压力大的实职,改任清闲但待遇不少的虚职。
从概率来讲,“辞了局长干科员”应该只是个案,很多干部更喜欢“人往高处走”。比如最近的一则新闻——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原区长丁卫东,才当区长1年多就想当书记,于是四处傍大官、找关系、打招呼,结果断送了自己的仕途。
不过,哪怕“辞了局长干科员”只是个案,这种新动向也值得观察。出现这种新情况,说明当前作风建设确实取得了成效。一方面,在新的反腐形势下,官员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多,权力越大,风险和责任也越大;另一方面,在新的政治生态下,一些仍按老套套办事或干脆混事的官员出现了能力危机,权衡风险和收益之后,打起了由实改虚的主意。
辩证地看,出现“实改虚”现象不是一件坏事,这是干部队伍的“自我净化”。既然一些人能力不强、作风不过硬,让其“靠边站”才是对工作负责。否则,一些官员无心无力工作却霸着位子,问题更大。
但是,作为一种新动向,“实改虚”也表明公务员管理仍存在漏洞。从岗位设置上讲,虽然工作有实职和虚职之分,无论哪种职务都对应一定的职责。实职和虚职,本来只是分工的不同,如果变成了压力的不同、付出的不同,这是不正常的。虚职不应该是混日子的代名词。服务群众不分实职、虚职,即使身在虚职也应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也需承担一定的职责。
实践告诉我们,当一个官员信念“缺钙”、作风“缺铁”、能力“缺锌”时,连普通公职人员都做不好,遑论做官。而在健康的政治生态中,“三缺官员”不管在哪个位置,都应很难混得下去。一个官员如果干不好局长,也未必能干得好科员。如果这些官员可以通过转岗的方式到虚职上混日子,表明一些单位的岗位设置不合理,存在制度性的“养闲人”现象。
法制日报:欢迎舆论监督不要叶公好龙 2009-04-22 |
法制日报:欢迎舆论监督不要叶公好龙 2009-04-22 |
钱江晚报:贪欲愈大,“风险”愈大 2010-04-30 |
燕 农:辞职不是问题官员的“避风港” 2013-07-31 |
龙敏飞:清退“豪华官衙”必须纳入法律渠道 2014-02-11 |
马跃峰:辞官现象折射“官念”之变 2014-12-30 |
大众话题:“辞官新闻”不必总拿“成功”说事 2015-12-09 |
大众话题:“辞官新闻”不必总拿“成功”说事 2015-12-09 |
“有态度”的发布更有含金量 2016-03-16 |
干不好局长就能干得好科员? 2016-04-1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