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易艳刚:警惕“试点帽子乱飞”误了改革
//m.auribault.com 2015-12-0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更多

  防范“试点帽子乱飞”成为改革的掣肘,必须管住“帽子经济”背后的“政府之手”

  通过先行先试检验改革方案的可操作性,发现问题并及时完善改革方案,是我国推进各领域改革工作的重要经验。尤其对于涉及复杂关系博弈和利益调整的改革,在推广之前先试点,有助于确保改革蹄疾步稳。但值得警惕的是,如今一些领域、一些地方“试点帽子”满天飞,对改革的负面作用可能远超正面价值。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试点帽子”泛滥现象在基层较为普遍。有的城市成为各部委争抢的香饽饽,同时戴着30多顶国家级“试点帽子”;有的地方政府、行业部门既向上要“帽子”,也如法炮制地向下一层层发“帽子”;有的试点城市对“帽子经济”形成依赖,故意隐瞒试点成效,一顶“试点帽子”一戴十几年……

  试点本该重质量轻数量,为何如今越来越泛滥?主要原因有二:有些部门爱“发帽子”,下面爱“抢帽子”。试点与资源分配直接挂钩,使得“发帽子”成了一种权力,一年发多少“帽子”、给谁不给谁,其中大有文章可做;对地方政府来说,“抢帽子”抢的既是上级的肯定、可预期的政绩,更是动辄数以亿计的真金白银。

  原本为改革探路的试点,在一些地方已经沦为改革“中梗阻”。众所周知,并非所有改革都要试点,但一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为捞取“帽子经济”的好处,巧立名目,胡乱试点。只要上面出台一个政策,马上就有人列出一堆“试点帽子”的噱头;只要看到某个地方在试点中尝到甜头,马上就有人依葫芦画瓢提出几个类似概念。

  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害怕改革让自身利益受损,将试点当成了拖延改革的把戏。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但有些利益相关者不愿涉险滩、啃硬骨头,千方百计给改革设路障。他们表面上说是要用试点为改革“打前站”,实质上是用“试点帽子”贻误改革时机,护着地方利益、部门利益而牺牲公共利益。

  我们不否认试点的积极意义,但不能让“试点帽子”满天飞的乱象误导改革。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有的改革需要试点,有的则经过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就可正式实施,让民众更快地分享到了改革红利。那种装点门面的“盆景式”试点可以“没有”。

  如果每项改革都搞试点,变成“发帽子”和“抢帽子”的游戏,很多改革将寸步难行,甚至错过转瞬即逝的改革窗口期。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下,试点机制本身也需要改革。防范试点乱象成为改革的掣肘,必须管住“帽子经济”背后的“政府之手”,不该试点的绝不乱试点;对于获准试点的项目,则应该有明确的规则、时限、评估机制、退出机制,避免重启动轻过程、重设定轻管理、重推进轻总结等问题,确保试点发挥应有的作用。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