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有“史上最严”之称的新环保法实施已将近一年,记者日前在山西、安徽、天津等地调研发现,有些地方环保部门用按日计罚等新手段硬措施查处了一批污染企业,但也有环保部门觉得受到的“夹板气”更多了,在公众高要求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硬任务之间的空间更促狭。(11月23日《经济参考报》)
一年来,有“史上最严”之称的新环保法的实施固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有100多家企业因超标排放上榜,一些上市公司连续一两个月超标排污,向企业询问时,该公司以沉默应对……综合得到的结论是“‘牙齿’并没有预想的那样锋利”。这里面有没有将企业罚痛的因素,更主要的是没有咬住当地官员,特别是主要领导的“乌纱帽”。
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投入比收益更大这肯定是企业主不愿意看到也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环保设备、运行的结果仅仅是增加了投入而没有得到更大的额收益,更何况因环保问题罚的那一点点比投入设备相比只是九牛一毛。罚了不改,罚了背着还是一如既往,即便是再罚也还是那样。更有企业不怕罚的背后是底气十足,因为肯定会有人给他们说话,为他们减压。企业在生产同时因成本问题与环保做博弈,而这场博弈的背后都难免有当地官员的身影。
更重要的是,属地的领导,特别是那些要以企业发展为生命,以企业投资、效益的各项数据作为政绩的领导更是不容许企业在本人做主的范围内发生什么事情的。虽然环保法实施了很多年,新环保法更是武装到了牙齿,但是总敌不过官员们经济效益第一的思想,为了GDP而纵容污染。这是新环保法下牙无力的重要症结所在。很多人以为有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环保执法新手段,环保部门更硬气了,办法更多能力更强了,其实,环保部门所处的夹缝更小了。因为公众期待因环保法明显提升了,地方领导观念并没改变,有的地方领导甚至说是环保在“要挟政府”,是在阻碍经济发展。阻碍经济发展、妨碍政绩显赫,这顶帽子很大,其实是得罪了领导,后果很严重。
前7个月,全国范围内实施查封、扣押共2065件,实施限产、停产共1347件,移送行政拘留共927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共863件。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企业是受到了处罚,形成了震慑。但是这些数据背后依然有雾霾使得东北、华北相继“沦陷”,有的地方浓烟依旧、污水依旧。洒水降霾是为了给群众安慰,环保可别耽误了招商引资,这样的想法可能还在领导的思想里根深蒂固。约谈了数地的政府一把手,成效如何?约谈后污染依旧,却并没有看见哪个领导因此担责。这也是公众感觉“牙齿”还不够锋利的原因。
有人将环保法称为“事故法”,这说的是一种现象,其中有嘲笑环保法的不力,更有痛心政府只是将环保当做出了大事才想起来提起来的弱小。环保需要常常做,需要长期做,更需要防范于未然。这不是环保部门就做得好的事情,更需要政府官员用“乌纱帽”来保证和保障。
环保法的“钢牙利齿”是有了,要显现其锋利要必须“咬”下去。不但要“咬”住企业的命脉,让他痛,让他们看得见锋利。更要“咬”住官员的“乌纱帽”,考核的指挥棒更多地指向生态环境,让地方政府的官员们担起环保责任,履行环保义务,这样才能有更多、更长久的青山绿水蓝天。
刘红杰:让第三方监测PM2.5更有公信力2012-08-02 |
环保“查封权”生威还需制度护航2014-04-23 |
曹 林:环保官员没有理由再说“不敢”2014-04-25 |
应在国企推行“环保罚单”追偿制度2014-06-18 |
袁伊文:守法须是“环保新常态”,没有借口了2015-03-03 |
吴杭民:环保法执行的杀手锏是钳住乌纱2015-03-17 |
吴杭民:当环保与“乌纱帽”挂钩2015-03-17 |
郑端端:环保官员不该是随意抛却的治污祭品2015-08-05 |
新民晚报:扬尘费不是扬尘许可证2010-01-19 |
新民晚报:扬尘费不是扬尘许可证2010-01-1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