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大众话题-正文
温暖“冰花男孩”别只依赖“偶遇”
斯涵涵
//m.auribault.com 2018-01-12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冰花男孩”的幸运难以复制到所有贫苦孩子身上,社会各界都应当努力,让贫困儿童不再因偶然的眷顾、媒体的关注才能得到社会援助。

  据中新社报道,日前,共青团云南省委等单位及志愿者深入“冰花男孩”所在学校及附近高寒山区学校,送去10万元网友捐款。此前,鲁甸一名冒着严寒徒步上学,眉毛和头发结冰霜的“冰花男孩”照片在网上热传,引起关注。

  幼小的身躯、单薄的衣裳、一头冰霜、通红的脸蛋、99分试卷,还有“上学冷,但不辛苦!”的质朴话语……“冰花男孩”让整个朋友圈都大呼心疼。

  偶然因一张照片走红,“冰花男孩”并非第一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人或事都可能因各种原因爆红,但“冰花男孩”及其学校成“网红”而受到关注并收到大批捐款捐物,让人感动也令人反思。

  近日,来他家的人逐渐多起来,有扛着摄像设备的媒体记者,有提着大包小包食品、衣物、文具及善款的爱心人士,也有前来了解情况发放“暖冬补助”的政府工作人员。闻讯而动,扶贫扶困,这是新闻媒体的职业敏感,也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公众还是不由得追问:如果没有那张照片,谁会去关注这个贫困好学的孩子?还有多少这样的贫困家庭?

  云南省昭通市是贫困地区,更是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像“冰花男孩”一样家校距离远、学习和生活条件差的学生还有不少,“冰花男孩”仅仅是贫困、寒冷地区孩子艰难求学的缩影。

  中国有数千万贫困人口,“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因而,温暖“冰花男孩”们不能只依赖于新闻“偶遇”,脱贫攻坚需要制度持续发力。目前,扶贫工作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各级政府应沉下心来,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强化帮扶贫困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脚踏实地“看真贫、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均衡优质资源,缩小贫富差距,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更多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机会。至少,让孩子上学的路上,多一些保障,少一些风吹雨打。

  我们为“冰花男孩”受到帮助而深感欣慰,但也明白“冰花男孩”的幸运不能复制到所有贫苦孩子身上。因而,社会各界都应当努力,让贫困儿童不再因偶然的眷顾、媒体的关注才能得到社会援助,让孩子每一段上学的路都能更温暖更安全。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