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矫治比谴责更重要
李记
//m.auribault.com2015-07-0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又见学生打人事件视频。6月28日,福建南安不少市民的朋友圈中,出现一个两名中学生扇另外一人耳光的视频。令人惊讶的是,打人者和被打者均为十三四岁的女生。“你抢镜头了”——拍视频者还对着打人女生开玩笑。视频中,白衣女孩没有任何反抗。(见6月29日《泉州晚报》)
有媒体粗略统计,上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已达20多起。虽然有长期对校园暴力进行研究的专家表示,校园暴力一直存在,近年来并没有明显增多。但借助网络传播,一方面,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会给受害者造成长久的心理影响。另一方面,暴力通过网络可能达到“二次传播”,“如果暴力的视频看多了,青少年会对暴力麻木漠视,甚至会去模仿。”
检视现实,因为害怕丢脸、害怕报复等,被打孩子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心智并没有多成熟的孩子理性、智慧地“反抗”校园暴力,或许并不现实。
遏制校园暴力,需从过分溺爱的家庭教育、戾气弥漫的成人社会以及缺失的学校教育等层面进行反思。
上世纪80年代,校园暴力就曾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但到目前为止,我国法律还只是有一些概念性、原则性的规定。与此同时,正如相关专家所言,“将法治教育内容列入中小学生教学计划,将学校与课堂建设成为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在现实中,显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遏制校园暴力,有反思更要有行动。在加强教育矫治层面,一些国家针对青少年犯罪的惩治体系经过百余年探索,已形成了包括保护观察、家庭监禁、电子监控、训练营地等措施在内的青少年矫治体系——这值得借鉴。同时,相应的法治教育、人性教育等应引入课堂。作为孩子身边最直接的“老师”,家庭教育以及父母的以身作则更不可或缺。校园暴力往往伴生青少年犯罪,若不能防微杜渐,很可能后患无穷。
编辑:周文
京华时报:谴责校园血案应达成共识 2010-05-13 |
红网:舆论事件要用舆论的方法解决 2010-01-01 |
颜 妍:文学,类型不该成个筐 2013-05-07 |
魏英杰:校长开房案真相不能被猥亵 2013-05-14 |
李 强:大数据时代,更需保护个人隐私 2013-07-04 |
检察日报:副县长之女施暴,教育局通报无公信 2009-05-27 |
检察日报:副县长之女施暴,教育局通报无公信 2009-05-27 |
检察日报:立足检察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 2014-11-06 |
京华时报:扪心问问我们现在怎样做大人 2010-03-20 |
京华时报:扪心问问我们现在怎样做大人 2010-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