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社评-正文
在线监测何以成了“聋子的耳朵”?
郭振纲
//m.auribault.com2015-06-1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环保部此次通报的7起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例,再一次印证了某些企业在环境保护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同时也在提醒公众及社会,不要以为有了严厉的法律,违法行为就会自然而然有所减少甚至根绝,法律如何落地是问题的关键。

  据《人民日报》6月15日报道,烟囱里明明冒着黑烟,在线监控数据却显示排放达标;在线设备长期显示同一个数值,现场一看,排放惊人……近期组织的环境监督检查发现,此类现象屡见不鲜。6月12日,环保部通报了其中的7起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例。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被公众赋予“史上最严环保法”的称谓,主要因素是新环保法加大了惩治违法行为的力度,明确规定“对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要承担相应责任”。被公众和主管部门寄予厚望的在线监测数据爆出大量造假的新闻,在线监测数据竟然成了“聋子的耳朵”,这不能不让公众感到忧虑,这种行为无疑会给环保带来极大危害。

  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是环保部门监督企业的有力助手。然而,很多在线监控设备都是企业自买自用,容易导致企业传输到环保部门的数据“睁眼说瞎话”,一些企业故意购买质量低劣的在线设备,设备运行不正常时有发生。还有,虽然各地要求在线设备第三方运营,但由于运行费用由企业自掏腰包,企业与在线设备运营方沆瀣一气的情况也不鲜见。此外,还有一些更值得重视的原因,即相关执法存在漏洞。比如,现场监督性检测次数少,对在线数据的甄别不积极,一些环保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提供“保护伞”,等等。

  环保部此次通报的7起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例,再一次印证了某些企业在环境保护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同时也在提醒公众及社会,不要以为有了严厉的法律,违法行为就会自然而然有所减少甚至根绝,法律如何落地是问题的关键。

  环境保护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对之懈怠、无所作为。此次在线监测数据造假事件的曝光,一方面,披露出一些地方的环境保护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长期存在的老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也促使有关部门从中汲取教训,补足短板,找出解决问题的路线图。加大惩治违法行为力度,对于篡改、伪造在线监测数据的行为予以严惩;在制度设计上,让企业没有钻漏洞的机会,需要有关部门改进执法方式,加大监督性监测,比如增加监督性监测的次数,重视公众的举报,加大对在线监测数据的比例分析,使环境执法更加常态化。

  其实,环保在线监测数据造假的披露,除了对环境保护领域提出了警示之外,对于其他领域也有借鉴意义。比如长途客车的运行数据监控、大型运输车超载运输监控等,不妨也查一查,看看相关数据是否真实,让先进的管理技术最终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