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期,东北黑土地上的一件“奇事”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在秸秆还田整理土地的过程中,价格便宜的国产铁犁被很多农民朋友弃置一旁,而价格贵了10多倍的进口“洋铁犁”却备受青睐,甚至在有的地方,“你就免费(用国产犁)给翻(地),老百姓都不让”。(2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
“奇事”的背后,老百姓心里自有一笔账。
虽然从外形、构造、设计、功能等方面,进口犁和国产犁并没有明显区别,但是我国一些犁具企业在产品研发时惯于模仿和抄袭,虽能学得了外观,但却抄不到精髓。看似没有明显区别,但部分国产犁进了大田地就露出了原形——“翻扣效果、深度、效率、使用寿命等方面,样样差了点”。就是“这么点”差距,有的进口犁“用了两年,连个螺丝都没换过”,有的国产犁“不但被打过多个补丁,就连犁的主梁都曾断过,后来重新焊接加固”。于是乎,“洋铁犁”就是能在黑土地里冲锋陷阵,“国产犁”却遭遇水土不服,不得不遗弃在墙根等犄角旮旯风吹雨淋。
都知道东北秋天冷得早,留给农民整地备耕的时间短,关键时刻掉链子,耽误农时谁能受得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由于“洋铁犁”翻得深翻得透,能完全把秸秆翻扣在土里沤成肥,从而“顺道”解决了农民乱焚烧秸秆的老大难问题。
如此看来,高价“洋铁犁”走红不是一件奇怪的事。业内人士指出,在原料采用、工艺水平、科技创新、历史传承等很多方面,国产犁与进口犁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发展程度、技术水平上,有时还是一种发展理念的差距。国内一些小型农机企业缺乏现代农业发展的长远眼光,盲目跟风模仿,无序低价竞争,开发的产品看似价格优势很大,但质量太水,在市场上生生干不过价格昂贵的进口货;与此同时,一些国内大型农机企业的产品大都以动力机械为主,很少注意犁具等“小玩意”,战略思维上也没有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要求。于是乎,在翻转犁市场,“国犁”退“洋犁”进的现象比比皆是,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较高的地区,“进口犁”已开始唱“主角”。
作为一个用犁大国,农民弃“国犁”而追捧“洋犁”,跟国人千里迢迢跑到日本抢购马桶盖一样令人尴尬,而这也正是很多国货需要加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正是抓住了牛鼻子,也是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农业部门力争上游的难得机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并不神秘,“现代化”隐藏在每项农业技术、每台农机、每件农具、每粒种子、每个农产品中;而这些具体而微的短板,就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将每件农具、每把“铁犁”造牢造靓,农民都喜欢用了;将每个农产品、每瓶“牛奶”做精做好,国民都抢着买了,我们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成功了,我们的农业也就实现现代化了。(洋铁犁)
王义桅:新“中拉合作”怎样出新2015-05-18 |
复兴的中国赢得应有的尊重2015-10-09 |
清明是一堂生命教育课2016-04-05 |
人们为什么赞赏工匠精神?2016-05-11 |
有底气的爱国更从容2016-09-30 |
建立起中国人的品牌自信2016-10-11 |
迎接中拉命运与共的历史新时期2016-11-16 |
推动构建更加开放的亚太经济2016-11-21 |
中拉合作共建命运共同体2016-11-22 |
南方周末刊发年终长篇特稿:十八大以来这四年2016-12-2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