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克强谈话的三个关键词:信心、责任与坚持
储殷
//m.auribault.com 2016-03-16 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更多

  在刚结束的“两会”总理新闻发布会上,李克强总理就中国的内政外交等诸多方面的重大问题,回答了各方记者的提问。坦率来说,总理的发言平实、简捷、诚恳,在强调信心的同时,并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忽视困难。相比于两年前,总理的气度更显从容放松,虽然对于记者来说这样的谈话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爆点或是大消息,但这恰恰显示了中国新一代领导者在新常态下的务实作风。从克强总理此次回答记者提问的内容上来看,重点基本上还是落在经济与民生之上,大致上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就是信心、责任与坚持。

  首先,克强总理此次发言最为重要的基点,就是巩固中国社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中国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质量、去除过剩产能的关键阶段,中国社会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定程度的阵痛。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有一些人对于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存在一些较为混乱的认识和较为悲观的看法。在这种时候,总理的讲话,对于如何认识发展中的问题,如何对待发展中的阵痛,如何预期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的未来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总理在谈话中指出,中国经济的信心来源于三个基本方面:其一,调结构不仅仅意味着去产能,它还意味着以创新去拓展产能,以开放去提升产能。总理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将面对去除过剩产能带来的阵痛,但是大众创新与万众创业的新经济,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简政放权、深化改革将为经济转型的成功提供良好的环境。其二,中国社会的经济体量巨大,底子殷实,足以抵御经济转型中的震荡,确保经济运转的稳定与安全。虽然中国的股市在近段时间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发生了一些震荡,但只要实体经济向好,金融风险就完全可以在加强监督、完善法治的过程中逐渐得到化解。中国不是那种因为一两场股市震荡就会倒下的小国,中国实体经济的基本面没有问题,只要群众的信心在,只要政府推进法治的决心在,中国的股市就一定能够顶住这些阶段性的困难。其三,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不会变,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信心基础。中国的困难放在当前的世界大环境中来看,其实并不严重。相比于其他处境更加艰难的国家来说,中国的相对优势仍然十分明显。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就不存在硬着陆的风险,就不可能完不成预定的经济目标。

  其次,考虑到目前中国社会对于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担忧,克强总理在表达信心的同时,也通过“安民告示”展现出了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一方面,针对社会中对“下岗潮”的担心,总理表示虽然“去产能”意味着产业结构要调整、工作岗位要调整,但这不意味着会发生大规模的下岗与失业。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有能力也有责任,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保住工人的饭碗,稳定住基本的民生。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公众尤其是老年人对于“养老金”的疑虑,总理也表示,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里,“老有所养”绝对不会是句空话。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注重传统美德,提倡尊老爱幼的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让老人的生活面临困难。当然,除了养老、下岗等焦点民生问题之外,作为一国的最高行政领导,克强总理还对港台问题、中美、中俄、中日关系问题,做了相应的回答。这些回答虽然并没有什么爆点,但是却清晰而务实地谈到了问题的实质,作出了负责任的判断。在这其中,尤其以对香港问题的回答意味深长。在近段时间,外界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煽风点火,香港内部一些极端分子寻衅滋事的情况下,克强总理再次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维护一国两制、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政治担当,这将是香港未来发展最为可贵的根本保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克强总理此次的答记者问,最为完整地展现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对于深化改革开放的不可动摇的决心。中国走到今天,成绩很大、问题很多,也的确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是“不走老路、不走邪路”的国家意志却是确定无疑的。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着团结国家、护佑人民的政治责任,始终承担着引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它不能动摇,更不能回头,唯一的出路就是坚定地把改革进行到底,把开放进行到底。恰恰越是在国际国内环境复杂,越是在经济转型压力增大,越是在国内反腐肃贪的时候,我们就越需要超越一时一地的成败得失,摆脱一点一线上的犹豫动摇,坚定不移地坚持着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党的领导来推动简政放权、改革开放,以简政放权、改革开放来优化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权威。

  正确的道路,从来不缺乏风险,也正因为此,它才更需要大勇气、大智慧的坚持。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