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寒潮袭来,要预警更要预案
封寿炎
//m.auribault.com 2015-11-26 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秋末冬初的连绵阴雨,已经让申城市民体验了反常天气的威力。好不容易放晴,更极端的天气又在眼前——由于强冷空气袭击,申城在48小时之内,气温将“断崖式”下降8-10℃,局部地区将跌破0℃,地面可能出现薄冰。

  由于相关部门、机构和媒体反复发布寒潮预警,即将大幅降温在申城已经家喻户晓。医疗机构和专家也反复提醒应该知晓和遵守的注意事项。然而,仅有预警还远远不够。寒潮真正袭来之际可能引发的种种负面影响,很多都超出市民个人的能力范围,不是市民自己就能够解决的。所以,应对寒潮,既需要市民积极行动,更需要各相关部门、机构做好充分预案,并且加强各部门、各领域之间的协作,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马上启动预案有效应对,确保全市安全度过寒潮。

  本轮寒潮来势汹汹。连日来,我国从北到南,很多地区出现了暴雪天气,一些地区的低温甚至达到历史同期极值。大范围的雨雪大风天气,给各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一些地方在应对极端天气时也是手忙脚乱、窘态百出。借鉴吸取其他地区的经验教训,争分夺秒利用好宝贵时间,做好全面、充分、细致的预案准备,迎接寒潮天气的考验,是全市相关部门、机构当前的头等大事。

  寒潮天气首先威胁到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专家介绍,气温骤降5℃,就会增大诱发感冒、鼻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风险;气温骤降8℃,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随之增大。上海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可以预料,寒潮天气有可能导致更多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给医疗卫生机构造成巨大压力。此外,根据以往的经验,几乎每次气温骤变之际,申城的儿科医院都会人满为患、一席难求,此次寒潮袭击,又会造成怎样的局面?对此,医疗卫生系统应该根据本市的人口年龄结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做好评估,预测可能出现的局面,据此组织足够的医疗力量去应对,才能有备无患。

  教育系统尤其是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也是受极端天气影响最大的系统之一。在寒冷天气下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课间户外活动、上学放学接送如何安排,都应该根据天气的实际情况区别分类加以应对。教育部门、学校都要未雨绸缪、早做预案,并且要与家长、学生及时充分沟通,各方的工作要做到无缝衔接,既要把极端天气对教学活动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又要确保学生安全。

  对于地处温暖地区的上海来说,寒潮来袭是一场全面的大考。医疗卫生、学校教育固然首当其冲,其他领域、其他部门同样不能轻视寒潮可能带来的挑战。平时适应温暖天气的工作模式、体制机制,在气温大幅骤降时候会不会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又如何应对?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仔细查摆,做好预案。比如说,面对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有没有做好疏导和应急的预案?郊区局部地区可能出现薄冰,市民喜爱的绿叶菜供应会不会受影响,菜价如何保持稳定?建筑、环卫等露天工作的行业,工作人员的保暖防卫措施有没有到位?水、电、燃气等设施的防冻工作,是否已经提前做好?对于民政部门来说,则要确保对于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及时到位,对于流浪乞讨人员也要及时组织开展社会救助,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必须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我们不能只注重高楼林立等光鲜外表,对于关系到城市发展整体效能的环节,一个也不能忽视。之前,在一些城市出现的“一有大雨,城内看海”现象,就暴露了城市运行中的“短板”。协调发展就是要补齐这些“短板”问题,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也会随之加深。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寒潮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我们准备好了吗?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