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宿迁“文明20条”避虚就实针对性强
光明网评论员
//m.auribault.com2015-06-05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今天(6月5日)有媒体报道说,昨日上午,宿迁市召开了《宿迁文明20条》新闻发布会。据报道,20条文明建议多数都是诸如不说脏话、不过分劝酒、吃饭不“吧唧嘴”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问题。把文明规则细化、实化,这应该成为地方文明规则的制定原则。

  在此,有必要把《宿迁文明20条》逐条列出:1.有序排队不插队;2.公交车上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3.出入电梯间先下后上;4.乘坐扶手电梯靠右站;5.轻声关门;6.不说脏话;7.公共场所不喧哗;8.垃圾分类不乱扔;9.不乱贴乱画;10.不过分劝酒;11.吃饭不“吧唧嘴”;12.不剩菜、不剩饭;13.公共场所不吸烟;14.不随地吐痰;15.咳嗽、打喷嚏时用手遮挡;16.公共场合不抠鼻子;17.接听尊长者电话应待对方先挂机;18.公共场合不穿拖鞋和睡衣;19.带儿童外出不随地便溺;20.遛狗要牵绳,及时清理宠物粪便。

  宿迁“文明20条”的针对性真是极强。这20条,其所针对的不正是许多——不客气地说是多数——中国人不文明行为的特点嘛!这20条,其欲匡正的不文明行为,其实也正是一些中国游客在海外旅游时为人所诟病的丑陋行为。因此,宿迁“文明20条”,不仅应成为宿迁本地人的文明行为守则,实也应为所有中国人文明行为的守则。

  最近一些年,各地相继出台了文明守则类的多少“条”、多少“字”。但是,实话说,这些文明守则的“条”、“字”,以“高、大、上”居多,以口号化示人。而“高、大、上”的实质,就是针对性不强,其所要求的目标,让人们够不着,摸不透,做不到。口号化的文明守则,其本身就是向人们传达着“说说而已”的信号,反倒成为“假、大、空”的标本。因此,像宿迁“文明20条”这样把文明守则细化实化的做法,实属难得。

  说起来,宿迁“文明20条”的条文,就其行为标准看,确确实实应该是幼儿园儿童毕业时的行为标准。尤其像“吃饭不‘吧唧嘴’”、“公共场合不抠鼻子”、“咳嗽、打喷嚏时用手遮挡”这样的行为,绝对是一个人从孩童起就应养成的行为习惯。而现实中,这类丑陋行为可谓触目便在。至于“轻声关门”、“不说脏话”、“公共场所不喧哗”,若对照现实,则更属高标准、严要求。这些“条条”所针对的不文明行为,是构成中国许多公共场所脏、乱、吵的行为要件。

  当然,宿迁“文明20条”并不是专门针对儿童而制定。现实中,许多成年人的行为距离“文明20条”尚有很大距离,遑论以20条的行为标准去要求孩子。有的成年人不仅不把文明行为当标准,反以粗鄙丑陋为正常。更有甚者,还反讽文明行为,将那些针对不文明行为的鄙视、批评和谴责视为“歧视”……这就从根本上颠倒了文明世界的标准,将粗鄙丑陋和不拘小节树为社会行为的正范。

  宿迁“文明20条”,细化实化,且价值取向明确,行为标准不打折扣。比如“带儿童外出不随地便溺”问题,就没有向仍然大范围流行的粗鄙行为习惯妥协。从行为传递性上看,有随地大小便的儿童,就必有随地吐痰的成年人;对随地吐痰不以为耻的成年人,也必将其行为与价值观重现在随地便溺的儿童身上。

  实际上,就文明行为来讲,就现实中存在的行为——甚至是主流行为来看,20条文明行为的规则还远远不够。不过,一个细化实化的规则若要实用,也着实不宜过多。20条规则,其实每一条都是其相关文明行为的指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