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经济日报:加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本报评论员
//m.auribault.com2015-02-22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新年伊始,不少地方纷纷按下“创新”键,加速开启驱动发展新引擎。北京的中关村发布“创业中国引领工程”和“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示范工程”,上海联手中国工程院共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圳紧锣密鼓筹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向创新要动力、将增长系于创新,正成为各地的不二选择和重要抓手。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极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从国内看,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伴随人口红利衰减,劳动力成本上涨已成为一些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首要难题。原有的要素规模投入、依靠外延扩张的效应已见边际,依靠政府主导和政策拉动来刺激增长也难以持久。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迫切需要切换经济增长动力,将要素驱动变为创新驱动。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生机勃勃,在3D印刷、电子、绿色能源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用互联网思维和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新兴产业渐成潮流。例如,生活中常见的空气净化器、路由器、电视等电器,搭载一款智能操作系统后,就能变成智能化家居产品。互联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工具,也出现了很多找好“支点”就能撬动全球市场、资金和制造资源的公司。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较强的要素驱动惯性,制约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激励创业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尚未充分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仍存在不足,特别是在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信息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人才缺口还很大。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是关键,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是基础条件,需要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注重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为此,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教育培训,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我国的“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此外,还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推动全面创新,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离不开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近几年,中央持续大幅度简政放权,推进市场化改革,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让更多人、更多企业展现创造创新的活力。今后,还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把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能力都调动出来,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的新动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