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给那些山寨的傍名校高价培训班戴上“紧箍咒”,能够提升冒牌办学的违法违规成本,清除野蛮生长的“杂草”。
据央视网报道,近日,网上出现很多高价研修班的招生广告,涉及企业管理、金融投资等领域,这些研修班大多冠以卓越、精英、总裁这样的名号,有的还冠以名校的名字。这些研修班学费昂贵,有的要70多万元,稍便宜一点的也要29800元,学制一年或两年,每月集中上两三天课,算下来,平均一天的学费从800多元到16000多元不等。
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傍名校”早已屡见不鲜。一些高价研修班之所以热衷“傍名校”,就在于此举能够给他们带来丰厚利润与回报;不少学员之所以趋之若鹜,在于这类研修班不仅能让他们在身份上“镀金”,也能为他们提供建构社会关系网络的平台,拓展“朋友圈”;至于学到些什么、学得怎么样,他们往往并不关心。
非学历继续教育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但“傍名校”的高价研修班却走调、变味了,沦为名利场——商家依靠“傍名校”提高身价,多招收学员,多收取学费;学员依靠“傍名校”来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和阶层身份的再生产。
愿意花高价上研修班的,通常都是商界精英。尽管这些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已占据优势地位,但他们也面临激烈竞争,有“更上一层楼”的欲望。而在当下这样一个关系型社会,拥有几个“有门路”“有能量”的同学,或许能够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为了得到这样的收益,一些学员心甘情愿地交上高昂学费。
这类研修班弄虚作假的手段并不高明,却成功地骗过这些商界精英,为何?这显然不是因为学员“人傻钱多”,而是他们心甘情愿地和培训机构进行利益交换。在人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风险社会,“傍名校”的高价研修班也可能只是一种敛财的幌子,让学员的“如意算盘”落空。“花钱买证书”“花钱找人脉”的做法,说到底是一种“捷径心态”裹挟下的投机取巧。“傍名校”的培训机构,在追求利益的道路上甚至不惜铤而走险。
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类型,“名校研修班”并没有原罪,关键要实至名归。一方面要名副其实,由正规继续教育机构运营;另一方面,要以教育与学习为根本,不能本末倒置地沦为“有钱人的朋友圈”。给那些山寨的“傍名校”高价研修班戴上“紧箍咒”,能够提升冒牌办学的违法违规成本,而只有加强市场监管,才能清除野蛮生长的“杂草”。
“傍名校”之所以屡禁不止,也和全社会挥之不去的“名校情结”息息相关。“出身论”“血统论”放大了名校的光环效应与符号价值,让许多人陷入了过度迷恋名校的误区。但是,在身份社会逐渐向专业社会过渡的当下,一个人的社会认同越来越少地取决于身份标签,越来越多地来源于角色扮演。以马云为代表的许多成功人士尽管没有“名校背景”,依然不妨碍人们对他们的尊重与认同。
“傍名校”本质上是一种自欺欺人,既难以打动自己,也难以说服别人;对于这些成功的商界人士来说,与其“花钱买证书”“花钱找门路”,不如多保留一点“赤子之心”,在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上多一些投入。(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陶崇银:“傍名校”2014-04-14 |
名校搬迁救不了楼市2014-09-01 |
郑州晚报:“名校道贺” 炒作背后的社会认...2014-09-26 |
金海燕:傍“女婿”就离诺奖很近?2014-10-16 |
“多校划片”需防见招拆招2016-02-24 |
天价过道2016-06-23 |
状元热降温须釜底抽薪2016-06-30 |
校名怎能缺少文化自信?2016-07-12 |
山寨名校培训班为何总有人上钩2016-07-15 |
高价培训班的“画皮”急需揭下2016-09-2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