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高校不必过分追求在校人数
孙建清
//m.auribault.com 2016-06-03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2016年高考大幕即将拉开。自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连续5年下降,2014年起止跌趋稳后,招考形势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中国教育在线制作完成的《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指出,招生难依然凸显,生源外流持续加剧。截至2016年5月28日,包括北京、江苏、湖北、浙江等22个省(自治区)公布了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13个省份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北京、辽宁、江苏等省份更是创下近年来的新低,河南、江西、新疆等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则有不同程度上涨。然而,无论是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还是上涨,各地高校招生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现象普遍存在。(6月2日《光明日报》)

  近年来,很多舆论都在谈生源危机。“生源危机”已经成了中国教育的关键词。生源危机与生源数量有一定关系——生源减少,学校的招生会更加困难。但实事求是地说,虽说教育质量会影响学生报考时的选择,但在我国高校普遍遭遇生源危机的情况下,则不能完全归咎于教育质量的问题。在我看来,招生难主要是报考人数低于或接近录取计划。在中国的高校规模过大且高校盲目追求在校人数的背景下,庙多和尚少,有的高校录取时招不满是在所难免的。

  那么生源为什么减少?调查显示,在我国高考中,近年来生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三种:一是高考之前放弃,大约10%的学生放弃高考,约100万;二是高考之后填志愿时放弃,具体表现为没上一本线,放弃填二本志愿,没上本科线,放弃填高职高专志愿,还有是在某一批次,放弃填某些学校志愿,直接结果就是有的高校很少或没有学生填报;三是高考录取后放弃报到,大约超过50万人,这是因为学生对学校或专业不满,选择出国留学或者复读。对于以上三方面放弃,我国高校必须分析根源,寻找对策,破解生源危机。高考考生持续下降,留学潮升温,由此带来的生源危机正在考验中国高校的办学能力。总体看来,对于目前的生源危机局势,各个高校都非常清醒,并提出了转向内涵发展。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切实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其实,美国、英国的很多有名的大学,常常在校生不过几千人,上万人的学校并不不多,相比而言,中国的高校哪怕是一个市里的师范学院,都动辄上万或几万在校生。中国高校大部分在追求学校的“大”——校园面积大、在校生多。这种以大以多取胜的心态,必然带来生源的供不应求,造成很多高校吃不饱的现象。如果这种办学思维不改变,高校招不齐生的现象在未来将愈演愈烈,办学层次比较低的低端高校将面临重新洗牌。因此,当务之急是高校必须破除“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思维,走规模适度少而精的办学之路。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