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先做“学霸” 再来创新也不迟
严辉文
//m.auribault.com 2016-05-18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武汉大学经管学院的一个“学霸寝室”在学校官网上火了。4名室友3年拿了8万元奖学金,在全校可排前3名,而且他们承担的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也很出色,目前4个“学霸”都已成为国内名校准研究生。(5月17日《武汉晚报》)

  时下推崇创新创业。社会和学校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许多大学生树立雄心壮志,要闯下一番事业。受其影响,甚至于在校大学生一心以为鸿鹄将至,心有旁骛,废书逃课者也不乏其人。这是浏览校园新闻,不难发现的现象。

  大学生瞄准市场和实业,进行创新创业固然不错,也不乏能闯出一番名堂的人,但这不过是对创新创业的狭义理解。显然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之前,先当当“学霸”还真不是什么坏事。

  创新创业殊非易事,机运是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能力和头脑。比如武汉不久前公布的首批60名武汉“城市合伙人”名单,大多数都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工作经历,拥有国内外领先的核心技术,部分技术成果能够填补国内外空白。而从“学霸”的角度观察,他们在成为创新创业典型之前,恐怕首先还是读书的种子。武汉“城市合伙人”计划,重点瞄准的是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领军人才、知名创业投资人、优秀科技人才等。很显然,先当“学霸”,然后再成为“合伙人”几率要大得多。

  在知识经济时代,那种把创新创业与当“学霸”割裂甚至于对立起来的观点,如果不是误会,也难说不是误导。

  还是回到“学霸”身上来,我以为在校大学生,创新的渠道至少应该是多元的,而当“学霸”看起来不是创新,其实又何尝不是为创新打下更好的基础。读书是一种艰苦的活计,完成学业、应付考试、精读专业书、博览参考书、做好读书笔记、撰写专业文章,哪一件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而像武汉大学经管学院那个最牛寝室的男生一样,当当“学霸”,顺便拿拿奖学金,最后顺理成章地被名校录取为研究生,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背后是非同寻常的拼搏和勤奋。

  表面上看,我们这个时代,追求名校、追求分数很流行,实际上对于“学霸”的经验,“学霸”的创新之道,总结、提炼、推广还远远不够。应该说,对于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们来说,“学霸”式的创新,是很有价值和示范意义的。宣传知识英雄,激励更多的学子向读书种子一路看齐,不能简单等同于推崇死读书,读死书,从个体的意义上讲,非常励志,而从社会意义来看,也是为“创新中国”积蓄更坚实的力量。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