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3月30日,学生上课玩手机,作为老师该如何处理?日前,湖南岳阳县某中学高二学生周同学在上英语课时低头玩手机,被正在上课的英语老师发现后,从他身上搜出手机,在全班同学众目睽睽之下砸烂。对此,引发了一场热议。(3月31日 红网)
当前,手机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已成为很多学生难以割舍的“小情人”。然而,智能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快捷和方便同时,也让部分人沉迷而不能自拔。面对学生上课玩手机,老师收缴了手机还“不解恨”,当着学生面“连砸了3次”直到手机屏幕粉碎。的确上课低头玩手机影响课堂纪律,但当众砸手机,虽然能够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威严”,但是这种“威信”却同时被砸得灰飞烟灭。在笔者看来,老师当众砸手机“破碎”的是法治教育,留下的是暴力教育“后遗症”。
试问,老师当面砸手机的时候,想到学生感受了吗?在学生心目中,砸手机的老师“破碎”的是他作为一位教育者的宽容、慈爱和友善,而师生之间的信任与爱戴远比破碎的手机更难修复。对“孩子玩手机伤透了脑筋”的家长和老师来说,看似一砸了之,其背后是法治教育的缺失。学生在校违反校规,理应受到相应的处理,老师应当提醒、劝告。而对于收缴的手机,其所有权没有改变,还是属于学生的私人财物,这是基本的法律常识,如此看来,老师砸坏手机是非法损坏个人财产的行为。
老师“当众砸手机”违法的同时,还暴露了老师的霸权意识,这样素质的老师,不仅难以养成学生的遵法守法,还会潜移默化动摇学生脑海中的法律意识,带来的更是“以暴制暴”与模仿犯罪,其灾难性的危害不容小视。毕竟,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尚未定型、自我控制力相对较弱的成长阶段,采取如此极端、简单、过激的行为,还会产生示范效应。
在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中,用违法的手段教育学生,会伤害学生对法治的信仰,甚至让学生也充满暴戾。看似是“好心”教育,但得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才行。教育是以心换心的艺术,相信教师只要正确面对,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与尊重,终归能够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砸绝对不是法治教育的“教科书”。
崇 轶:别让手机伤了孩子2011-11-25 |
徐瑞哲:何不设个“无智能手机日”2013-12-13 |
刘剑飞:学校当众销毁手机,折射校方粗暴教育2014-05-13 |
刘楚汉:当众销毁学生手机是一种教育暴力2014-05-15 |
堵 力:父母教育同盟别自毁长城2014-11-17 |
连海平:摔手机能唤回学生心?2015-10-30 |
刘泽溪:家长的智慧决定手机能否“智能”2015-11-05 |
刘建国:销毁学生手机,校园文化怎会如此暴...2015-12-30 |
苗 瑞:让手机和课堂成为“欢喜冤家”2016-01-08 |
“玩手机的父母”何以成了孩子的“众矢之的”2016-03-3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