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学位撤点扬起高教“去产能”之帆
胡文江
//m.auribault.com 2016-03-28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教育部25日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的通知》,共有包括同济大学法学博士等在内的42所高校50个学位授权点不合格,被撤销学位授权。(3月26日《光明日报》)

  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处于整个国家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顶端。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报告一股脑列出50个不合格学位授权点,“榜上有名”的这些专业学位自今年起不再招生,意味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从“供给侧”角度开始对教育资源的过剩产能和劣质产能开刀,无疑扬起了高等教育“去产能”之帆。

  纵观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总体布局,政府无疑是为了主动适应“需求端”的吁求而动,通过“调结构、转方式”来提质增效。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发展方式将会和过去的粗放型经济来一个果断切割,改革的思路也由过去的“盘活存量”向“去库存、去劣质产能”转轨。其中,“依靠创新驱动”自然成为发展的原动力和努力方向。正是基于这个考量,教育部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建设“双一流”大学的目标。

  从人才的供需矛盾来看,一方面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另一方面硕士博士没人要,两种现象并存表明的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配置障碍重重,更折射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两张皮”的困局非常突出。人们清晰地看到:当大规模的博士、硕士从校园涌向社会,人才市场上研究生的过剩让过去“学历优势”瞬间消解,加之鼓励高校毕业生“双创”尚处于摸索阶段,“研究生就业难”无疑成为让高校办学的又一大困扰。

  “研究生就业难”当然会倒逼人们对学历教育改革进行反思,可被动的反思之于过去客观存在的一哄而上、重复建设有如扬汤止沸,若不果断采取外科手术,主动摘除教育资源中的“过剩产能、劣质产能”,不但破解研究生教育的“滞胀”局面会落空,“依靠创新驱动转方式”的国家战略必然也会落空。因此,如果说建设“双一流”大学目标的提出吹响了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号角,那么撤销不合格学位授权点之举无疑充当了急先锋。

  50个不合格学位授权点被撤,尽管对于庞大的高教资源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可教育部这种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改革决心昭然若揭。高等教育改革不仅仅要学会用“加法”,建设“双一流”,同时更离不开必要的“减法”,主动让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备、师资力量不雄厚、培养质量缺乏保证的学位授权点实现“劣者汰”,不仅仅让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教育质量有保证,同时对于整合高教资源、为高等教育松绑均具有重要意义。

  细看教育部这次“外科手术”并非像过去那样“一刀切”。评估对学位授权点作了“不合格”和“限期整改”的区分,给了一部分授权点2年的整改期,这种政策上的弹性无疑会给高校改革带来无形压力,促使办学者积极探寻整改对策;即便是“不合格”学位点只是给了5年的“禁闭期”,同时保证了在学研究生按原渠道培养、授予学位。这种导向上的弹性和连续性既保证了改革的有序推进,同时又保证了政策的有序衔接,和中央“蹄疾步稳”的要求也是吻合的。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