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对症下药”帮扶贫困生就业
敬一山
//m.auribault.com 2016-03-23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又到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季节。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困难更为突出。3月20日,重庆市属国企为扶助数十所高校的7000多名贫困毕业生,150家国企针对性地提供了3000多个岗位。

  据重庆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人才供需双向选择,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贫困家庭大学生。”对于相对弱势的贫困生群体,这样的招聘理念无疑值得肯定。但这样的“优先”岗位,相对庞大的求职群体来说,可能还是杯水车薪,帮扶贫困生就业,还需要更多既符合市场规律,又能切合贫困生需求的措施。

  相对于家境较好的学生来说,贫困生最大的两个求职短板,是信息和成本。前几年曾有媒体调查,贫困生求职最大的难题是什么,位居前列的是信息。现实地看,家境较好的学生通常意味着社会关系多,通过父辈亲友的眼界或者人脉,能够更及时准确地知道岗位信息。即便不考虑“走后门”这样的非正常现象,家境较好的学生,通常在求职信息获取上也占据优势。

  所以高校或者政府部门要想帮助贫困生就业,首先可以努力的方向,也是搭建更多的桥梁,让贫困生能够更好地和用人单位对接,尽可能举办一些“贫困生就业专场”。让贫困生不用四处求索、花费太多的时间成本,就能获知更多的求职机会。

  但事实上,这只是表层因素。如果贫困生和家境好的学生,在工作能力上真的处于“同等条件”,那么双方找工作的机会其实几乎是均等的,为什么贫困生还会感觉更加困难?本质的问题在于,现实中还存在很多隐形的歧视和潜规则。很多工作机会不是均等地给予所有的学生,各种关系影响之下,贫困生即便是工作能力均等,也被用人单位视为“次优选择”。所以如果贫困生确实存在就业更难的现象,说到底还是社会是否公平、游戏规则是否公正的问题。

  就以国企来说,如果所有的招聘都是开放公开的,也就完全没必要对贫困生“优待”,所有人公平竞争就是。而政府该做的是打造公平的择业环境,尤其是对国企和事业单位,应通过严格的制度管控,消除可能的歧视或潜规则。

  在学校教育的层面同样如此,不少学校在教育阶段存在“嫌贫爱富”嫌疑,在培养学生干部等层面,偏爱一些家境好、有关系的学生,使学生阶段在综合能力上就放大了“贫富差距”,在择业阶段当然就更难弥补。所以帮扶贫困生,功夫在平时,在教育环境、就业环境上消除各种隐性歧视,贫困生才能在就业时处于更公平的起点。这才是解决贫困生就业难题,消除阶层固化的治本之策。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