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每年两会期间,大学生就业问题都是热点话题。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针对这一话题表示,大学生就业难是伪命题,并建议社会各界不要再给大学生加压了,“不要把大学生和就业问题放在火上烤”。笔者赞同郑强代表的观点。破解以大学生就业为代表的就业难题,核心要靠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
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佳是事实。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造历史新高,每年夏天各地媒体都会纷纷报出大学生签约率低的消息,并将每一个毕业季热炒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但之所以说大学生就业难是伪命题,是因为面临就业难题的不仅仅是高校毕业生,各行各业、各类人群都面临着相同的难题。尤其是随着经济增速趋缓,企业提高用工标准成为符合市场规律的必然行为,就业难的情况更为突出,甚至是已就业人口也面临着失业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特意强调大学生就业难,颇有拿大学生说事儿的感觉,这其中深层次原因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大学生群体仍被贴着“天之骄子”的标签。一方面谆谆教诲大学生放下身段、调整心态去适应就业形势,一方面又期待高校毕业生交出不寻常的就业成绩单,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给大学生施加的压力不止于此。在谈及大学生就业难时,板子往往都是打在大学生身上:大学扩招幅度过大导致学生素质不高、大学的学习内容脱离实际导致大学生无法适应实际工作。人们津津乐道的例子是,一方面大学生在就业市场遇冷,另一方面职高生被用人单位交口称赞。可如果这确实是普遍的事实,那么出问题的不仅仅是大学生,应该还有我们的产业结构。
不可否认,由于受到的教育类型不同,职高生与大学生在对实践工作的熟悉程度上也有所不同。但职高生和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更大区别是可从业的工种不同。例如,在制造业的链条中,生产环节对于职高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较强;而研发设计环节则更加适合大学毕业生。换句话说,职高生和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不同待遇,反映的是我国产业结构对各类人才的吸纳程度。由于创新能力不高,自主研发不够,我国产业结构对研发等高端人才的吸纳能力严重不足。
按照官方数据,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约30%,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再考虑中国的人口基数、国土面积和经济发达程度,按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我们的大学生还远远说不上太多。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从高等教育、大学生本身找原因,更要让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没有一定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
5月 2010中国话题2010-12-23 |
检察日报:大学生“零售战略”2009-05-11 |
检察日报:大学生“零售战略”2009-05-11 |
微言大义2012-11-02 |
郑州晚报:“最难就业季”到底难在哪儿2013-05-28 |
中工时评:是什么逼得高校唯就业率马首是瞻?2013-06-27 |
科教时评:唯就业率论英雄不是大学教育的本义2014-03-14 |
唯就业率论英雄不是大学教育的本义2014-03-14 |
教育老大难问题要从供给侧破冰2016-03-04 |
南方日报:扩大和稳定就业也是政绩2009-02-1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