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思凡(化名)是长春市一所大学的大四学生,他自称因“用学费投资股票全赔了,着急还钱”,随即转向借贷。本要借1.7万元的他,却陷入高利贷的圈里。如今早已还出了本金,但还在拖欠。而对方称,他签有合同,金额和期限约定都属于自愿。(11月26日《新文化报》)
学费和高利贷是不是砸进了股市,当事人自己才清楚。但在上一轮牛市效应下,除了广场舞大妈们,大学生扎堆涌入股市,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据《新华每日电讯》针对大学生炒股现象进行的调查显示,31%的大学生在炒股,其中26%的炒股学生投入5万元以上。按照2014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547.7万人计,“31%”的背后可能对应着数百万人的数字。不过,股市如江湖,跌宕凶险。类似“大学生网上学炒股遇‘股神’ 两万‘学费’被骗”的新闻,也并不鲜见。
大学生离“财务自由”还有千万里之遥。炒股的钱,要么是学费与生活费,要么就是拆借的贷款。不管是哪个路径,本质都属于“借钱炒股”。在这一轮杠杆股市中,最令人担心的也就是全社会“借钱炒股”。道理不复杂,借来的钱,都不是做长线,爱如潮水来得快,恐慌退场也走得急。股市最怕的是系统危机,那么,对于借钱炒股的大学生来说,恐怕最承受不起的,就是急跌与大波动。于是,一旦股市进入调整期,原先在牛市中叱咤风云的小鲜肉们,基本都被打回灰头土脸的?潘吭?巍8呃??幌嘈叛劾幔?安蛔鞑凰馈蹦芄炙??/P>
借高利贷炒股,不是股潮退后的事。严峻的后果,却只有在退潮后才能发现一大波“裸泳者”。这里其实是两个问题:一则,所谓烂俗的“财商”,是炒股炒出来的吗?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聚宝发布的《2015年大学生理财报告》中,有个有趣的结论,说理财成绩更优秀的学生往往出自“211”、“985”的名牌高校。也就是说,财商更优秀的学生身上的标签并非“富二代”,而是高材生。这个结论也许未必靠谱,甚至让人有点沮丧,却也说明一个最浅显的问题,理财是专业智商领域的事,并不是蓝翔新东方双学位能PK的。啥也没有,啥也不懂,就去跟风炒股,“财商”不会从天而降。
二则,盲目鼓励大学生信贷消费,迟早要承担失范的恶果。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支持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不过,消费信贷的主体,应该是生产者,而不是“纯消费者”。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浙江杭州市下沙地区出现不少专门针对大学生的高利贷组织,其放贷目标全部锁定为在校大学生,根据不同学历,额度从5000元至20000元灵活掌握,贷款月息从5分至2角不等。一些学生因为还不上贷款,受到人身威胁。眼下,看看各地高校内热火朝天的“大学生贷款”招贴,不难联想到后续的故事。
股市不是提款机,躺着赚钱的时候是小鲜肉,股指大跌的时候就成小韭菜了。理财也好,炒股也罢,都无可原罪。不过,在大学课堂被低头族占领的时候、在专业课老师纠结要不要“放水”的时代,鼓噪大学生去搏杀在物欲最前线,合适吗?把大多不适合在股市流连的孩子召唤回来,这是当下高校的使命与责任。(邓海建)
李志伟:不期而至的“食品防盗”2012-11-20 |
王传涛:在网络春晚中体味并不虚拟的价值2015-02-12 |
大众话题:“小鲜肉”入“大牛市”须谨记风险2015-04-16 |
“小鲜肉”入“大牛市”须谨记风险2015-04-16 |
解放日报:“颜值当道”的价值观悲剧2015-04-16 |
上市公司更名本质还是“博傻”2015-05-13 |
有多少“5·30”将会重来2015-06-01 |
网上“卖”毕业生看上去很美2015-07-06 |
毕 舸:场外配资存在三重风险2015-07-14 |
朱清建:“中国好作业”该是“中国作业”常态2015-10-1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