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司马童:“大鼻子”校车为啥跑不起来?
//m.auribault.com2015-11-13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让幼儿园孩子都能就近入学当然没有错,但在国内不少地方,这个目标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在目前,很多孩子都需要到较远的地方上幼儿园,校车依然有着旺盛的需求。总不能在幼儿园就近入学全面实现之前,校车问题就这么一直拖延下去,悬而不决?

  在甘肃省某市,符合校车规范的“大鼻子”校车难以获得教育部门的审核,无法上路接送幼儿;“黑校车”却大行其道。今年5月,当地公安部门专门向教育部门发函告知,申请注册的9辆车均符合机动车注册登记规定,建议其尽快受理和审核。直到10月22日,当地教育部门向交警部门复函,不予受理校车许可。(新华网11月11日)

  近年来,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校车惨祸”,引起社会公众对于校车安全问题的极大关注。显而易见,让孩子们乘坐性能超群的“大鼻子”校车,可以有效减少事故隐患,降低安全风险。但在一些地方,用于接送幼儿园孩子的“大鼻子”校车的审批使用,竟然“卡”在了教育主管部门,难免让人感到费解:既然这些校车都符合交通安全标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为什么不让用呢?

  据媒体报道,甘肃某市教育部门不予受理校车许可的原因是,每所幼儿园周边2.5公里范围内最少有2所幼儿园,从布局看完全可以满足附近幼儿入园,没有必要使用校车;高峰期车辆拥堵,某些乡村公路等不利于幼儿校车通行;一些幼儿园严重违反园舍标准,已是超负荷运行,等等。当地教育部门给出的这些理由看起来既符合国家政策,又一心替孩子们着想,似乎没什么问题。但现实是,当地孩子上幼儿园,很少能近到不用家长开车接送或幼儿园安排车辆接送。媒体记者在当地看到,不仅有幼儿园违规使用自有车辆接送幼儿,家长也在自发利用电动三轮车、轿车搭载幼儿,其中不乏满载或超载。

  当地交警部门向媒体记者提供了一份材料:今年3月,当地某区摸排出有53所民办幼儿园违规使用车辆接送幼儿,是该区民办幼儿园总数的一半。当地有那么多民办幼儿园违规使用车辆,大量孩子的安全得不到有力保障,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按照当地教育部门的现行思路,让“大鼻子”趴窝就能解决问题吗?能限制一些民办幼儿园的过度发展吗?

  让幼儿园孩子都能就近入学当然没有错,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在国内不少地方,这个愿望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在目前,很多孩子都需要到较远的地方上幼儿园,校车依然有着旺盛的需求。总不能在就近入园全面实现之前,校车问题就这么一直拖延下去,悬而不决?

  媒体报道中提到,一些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业内人士指出,“不予受理”无非是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规避风险的一种托辞;更有人直言不讳“这就是怕担责”,因为只要不备案、不审核,教育部门也就少了“担惊受怕”,也就稀释了“监管责任”。面对这种质疑,当地教育部门不知作何回应?

  当然,如果把校车问题的责任都推到教育部门身上,那也就失之偏颇了。其实,校车问题绝非光靠教育部门就能解决的。比如,对于当地教育部门提出的道路安全隐患问题,在国务院发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及甘肃当地出台的管理办法中,有明确规定:校车经过的道路出现不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状况或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消除安全隐患。这显然不是单靠教育部门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

  还有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不得不说。“大鼻子”校车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在很多地方都难以推行,其中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缺钱。有了标准校车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运营、保养、维修、更换等也需要大笔资金,但各级政府对校车的专项投入却严重不足。这是导致很多地方的学校不能配备校车,即便有了校车也会遭遇种种“关卡”很难上路的直接原因。公办中小学尚且如此,何况民办幼儿园呢?

  国务院发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以及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履行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责。”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敢不敢理直气壮地说履行好相关职责了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