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王 地:毕业季,我们该拿什么祭奠
//m.auribault.com2014-06-05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进入六月,又到了充满期许的毕业季,耳边自然而然地响起了那首超好听的校园歌曲:湖水是你的眼神,梦想满天星辰,我们都曾有一张天真而忧伤的脸,长大间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眼前亦浮现毕业生们用“个性化”的留念方式留住精彩的青春、美好的高中、大学生活的瞬间。那些个性而有意义的方式应该得到提倡和鼓励,但,虽后会无期,可告别有度,一些雷人的、离谱的,甚至是恶俗、违法的疯狂祭奠毕业季的行为,是绝对不应该提倡的。而时不时就出现的“校园裸奔”、“光猪壮士”、“丝袜露腿”等令人瞠目结舌的毕业庆祝方式也在提醒着公众的道德神经: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社会传统的漠视和尊师重教的亵渎。

    几天前,一场疯狂的撕书活动在陕西长武县中学高三教学楼上演。高三学子们通过撕书宣泄压力,以表明“最后一考的决心”。因为担心学生会在撕书扔书时“夹杂”暖水瓶等危险物品,当天学校特意安排老师制止学生的疯狂行为,结果,一名50岁的老师被几个学生狠命围殴,拖把棍就打折了三根。

    这是玩得过火,还是在玩火?每个人的青春都需要一场仪式般的告别,但绝不是这种游离于法律之外的暴力与忧伤。当疯狂的举动过后,一场梦醒,面对社会现实,面对自己踏破了社会文明、公序良俗底线的行为,甚至这些行为可能对自我生命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时,年少轻狂之伤痛,恐怕才是当下特立独行的毕业文化最难以承受之重。

    在陕西这起学生殴打老师的事件中,学校和教育官员竟然说服了教师,选择暂时隐忍,等高考结束后再说。如果单纯为了高考,为了学校的名誉,并不对这几位同学进行必要的教育,我认为这是对涉事学生的有意放纵和不负责任。这样的学生即使考上了大学,人格的缺陷也将是一种潜伏的社会危机。到那时,“年轻可以犯错”的口子,由谁来填?

    现在,是时候为学生们提供一种理性与深刻的毕业文化了。在越来越多场域逐渐融入了公民的声音,越来越多的个体将自身命运与社会责任担当连在一起的时代,如何走出毕业文化中个体情感的迷思,如何在面对社会机遇与客观压力时,能够拥有更强大的精神力与自信心?也许这才是当下学子在毕业季理当思考的问题。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1932年,“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关头”,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先生在《赠与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中,给学生开出“三种防身的药方”:“总得试试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你总得有一点信心”。胡适还满怀激情地说:“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可以不夸张地说,这三个药方、两个深信,真诚而热情,一定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历久弥新的精神指南。然而,这样高大上、正能量的校长讲话,在当下毕业季还能听到几回?

    毕业生的过激行为,要制止,更需反思。有学者谈及此话题时说,时下一些学生的撕书、摔壶、艳照、裸奔,从一个侧面其实也是对过往校园生活不满意的集中爆发,是对学校教育的失望、排斥的过激反应。毕业季的种种不雅,实际上体现了当下校园文化思想的贫乏。这一点,我亦深以为然。

    如果一个学生几年以后,对学校没有一丝感恩,而是在宣泄不满,学校是否应该反思,这几年对学生关心够不够?是不是给予了足够的关怀?学校是教育的殿堂,而教育是养成人格的事业。蔡元培先生的话,还应仔细玩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