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两位游客不久前在德国柏林“帝国议会大厦”前摆出行纳粹礼的姿势相互拍照,他们未曾想到的是,这样“好玩”的动作实际上违反了德国法律,他们随即被举报、拘留,被课以罚款和刑事调查,还成为德国甚至欧洲其他国家媒体竞相报道的事件。他们的无知给中国游客的形象抹了黑。
中国与世界日益融为一体,到世界各地旅游也已成为许多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国的平民百姓由此也成为国际关系中活跃的行为者,国际政治也不再是“肉食者谋之”的专业,而是可能影响我们生活态度和生活品质的因素。须知,我们去外国“自由行”途中可能遭遇政治话语的“潜规则”,在被普遍认为政治生活更为自由的美欧国家中,政治自由和政治禁忌常常是密切关联,远不止于不问女士年龄、不问别人收入和宗教信仰那么简单,政治话语禁忌在无形无声之中监视着你的言行。
政治话语禁忌事关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价值体系和集体心理的核心领域,对英雄神话的维护或是对历史黑暗,甚至是历史罪过的回避。
一位研究法国问题学者说,不仅法军在阿尔及利亚的行为仍是政治禁忌,谈论法国近年来对北非和西亚的军事干预也是要忌讳的话题,因为法国认为那是在行使人道主义,不是暴力。
此外,德国历史教科书对二战后苏联红军对德国妇女的奸淫暴行有大量描述,但很长时间里忌讳谈及美国军队占领德国后大量奸淫德国妇女的事实,尽管调查估计美国军人在1945年和1946年之间强暴了约19万德国妇女,德国和美国官方对此讳莫如深,维护着美军是“把德国从纳粹暴行下解放出来的”英雄形象。
除涉及军队的禁忌话语外,歧视女性和少数族群的话语在许多西方国家被认为是“政治不正确”。这方面很轰动的一个例子是,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因在一次演讲中指出男女之间智力差别,被指责是歧视女性而被迫于2006年辞职,尽管也有媒体为萨默斯喊冤。
在种族歧视方面,欧洲多国社会忌讳谈及他们对犹太人迫害的历史,法国直到1995年才公开对协助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的历史表示道歉,而东欧一些国家至今采取集体回避和忘记的策略。几年前,德国二战题材电影中涉及一些波兰人在德占时期迫害犹太人的内容就曾引起波兰政府方面的强烈抗议。在德国,歧视迫害犹太人的历史很久,纳粹德国更是登峰造极,成为德国人现今心理深处最大的痛和耻辱,是不愿和不允许触及的禁区。
在我国公民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密切的今天,国际互动中的政治话语禁忌现象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入国问俗、入国问禁,避免言行犯忌引起误解,甚至触犯法律,给自己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法国学者福柯曾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文化可以随心所欲”。对学界而言,政治话语禁忌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价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进行系统和深层梳理,有助于丰富我们对这些国家的知识体系。(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
一周看点(第227期)2014-05-09 |
王江雨:国企改革也须考虑国际环境2015-06-29 |
改革开放的中国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2015-09-25 |
以“治理之光”照亮网络空间2015-12-18 |
“一带一路”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2016-03-07 |
大学生游学应量力而行2016-05-10 |
大学生“出国游”不能盲从2016-05-10 |
海外代购须守住法律底线2016-11-09 |
走出国门,不惹麻烦也是一门学问2017-07-24 |
“租购同权”是社会进步2017-08-0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