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如今,正值高校毕业季,一些毕业生不着急就业,而是选择旅游、在家陪父母以及继续等待机会自主创业等。如今,这种“慢就业”现象日益突出,引发社会关注。智联招聘发布了一份有关2017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大约有9.8%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慢就业”。
其实,“慢就业”在国外并非什么新事物。国外大学毕业生不少选择“间隔年”就业,即大学毕业之后不马上就业,而是到海外游历、参加志愿活动等,从而增加见闻、提高社会阅历,为自己下一步的人生发展作出更好的思考与选择。这种“间隔年”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真正想明白自己未来想做什么。
从积极方面分析,“慢就业”折射了青年一代就业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不少“90后”年轻人在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内心体验。毕业之后,希望拿出一段时间自我调整,更好地认识世界,找到未来发展方向。也有人说,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会影响今后的职业发展,如果一时没找到理想的工作,宁愿等等看。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只要不影响他人,得到家庭的支持,“慢就业”无可厚非。
不过,“慢就业”也需掌握好“火候”。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682.3万人,应届大学毕业生795万,就业竞争激烈。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会长期存在,如果大学毕业生职业“空窗期”时间过长,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打个“问号”,这就会影响这些年轻人的就业竞争力,也影响他们的心态。同时,一些毕业生以“慢就业”之名,行“放大假”之实,这种“慢”无疑会助长惰性,消磨斗志。所以,在“慢就业”的日子里,大学生需要做好规划,无论是读书充电、海外游学,还是创业准备等,都应该有目标有步骤,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不管怎么说,“慢就业”虽然看上去“慢”了些,但在“慢就业”中寻找方向,也未尝不是一种就业理性。大学生如果能够通过“慢就业”,对社会和自我有更充分的认知,有理性地择业定位,减少定位不准、盲目从众等职场问题,未来或许会发展得更好。为此,我们对选择“慢就业”的年轻人要慢些批评,并给予更多理解与宽容,为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成长之路创造更自由的空间和环境。
新华社:中国经济要看快慢,更要论好坏2014-04-17 |
王 政:不妨多些“不冷静”2015-02-09 |
窗户纸终于被捅破2015-06-01 |
窗户纸终于被捅破!2015-06-01 |
邓海建:北方人口“雁南飞”,顺流之势而已2015-11-13 |
孙雨晨:毕业生“慢就业”不一定是坏事2015-11-17 |
别把110当演“狼来了”的道具2016-02-15 |
去产能不会带来大面积“失业潮”2016-03-04 |
社会管理需要追求更多柔性2016-04-07 |
养老金入市应成为“整车生产”2016-10-2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