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虐杀野物直播亟须叫停
李晓亮
//m.auribault.com2016-08-19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最近,突然有一个打着“野外求生”旗号的直播团队爆红。名为“野外求生”,实则是野外猎杀或更确切地说是虐杀直播。布置陷阱,捕获野物,索取礼物,满足网络窥视猎奇心理,进行私人订制式虐杀表演,活体肢解、活体剥皮……

  血肉横飞,残忍嗜血的直播秀却能赚得盆满钵满,月入十万。而其中有些被虐杀的野物,还是“三有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这就让争议性更大了。后来森林公安也介入了,但因手头证据不足刑罚,只能林政处罚了事。涉案团队几乎没受处罚影响,上线只称因感冒暂时中断后,就恢复了所谓“野外生存”直播节目。这无疑是律法和执法上的尴尬。

  但是,当天却有另一条类似新闻曝出——“徐州两兄弟弹弓打死6只鸟其一为雀鹰 获刑两年”。因雀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构成了非法猎捕珍贵野生动物罪。罚5000元,判两年,这还是两人并非销售牟利,且认罪态度较好下的轻罚。更极端的还有此前闹得举国沸沸扬扬的河南大学生掏鸟16只,一度获判刑十年半的新闻。除了这类“鸟事”,更早还有不少逮癞蛤蟆、壁虎等“三有动物”被刑拘的案例。

  一方面如大学生掏鸟风波等标志性案件,是否存在量刑过重,值得舆论关注讨论,也可借此进行大众普法。另一方面,可借这类新闻,引起大众广泛知悉并重视对“国保”、“三有”野生动物的保护。哪怕是如中华蟾蜍(癞蛤蟆)、壁虎等生活常见物种,也要知道它们是有益、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有了这个民意基础和动保共识,再反过来看所谓野外生存式的直播虐杀,孰是孰非,当一目了然。若说真正的荒野求生,有贝爷那种闯冰山涉险滩,大漠雨林,泥沼黄沙,真正用命来搏,并在险境中传授观众求生知识经验的野外生存秀。所以他是备受全球尊崇的打不死的小强,一部行走的户外活体百科全书;也有如去年腾讯的平顶之上《我们15个》荒芜平顶户外生活实验视频节目。后期可能也有节目编排窠臼,但至少是极端环境下城市人变形记的一个解剖观瞻维度。

  打着求生噱头,却全无生存危机,只有为了吸引眼球索财要钱的血腥虐杀表演。这样的畸形搏出位虐杀秀,还要通过视频全程直播,让血溅射得更远,激发撩拨更多无聊残忍的窥视猎奇欲望,所杀的甚至是触犯法律的“国保”或“三有”野生动物。“直播+虐杀+部分保护动物”,这是三个关键词,每一个都是“槽点满满”,每一环都透着精心算计的处心积虑。

  更让人想吐槽的是,在直播中渐渐已有民意打架,反虐的与嗜杀的争得不可开交,反对的却遭拉黑踢出。而投诉直播平台,平台也是打太极,表示调查受理,却又重点推荐,反复推送。好在警方终于介入,最后却只能林政处罚,未伤其筋骨。这是最让人气短之处。

  单就生物本能而言,为生存而进食,最大限度减低被食用动物痛苦,这是人类和文明进化使然。这是最基础的常识,是生命教育的根基。直播是新兴事物,但制度性规范,也必须正视此类以虐杀动物取乐牟利的极端新现象。

  商业直播平台重点推广如此反文明甚至残暴血腥不宜直播的内容,肯定不妥;涉案团队虐杀野物直播在律法、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挑战,也需认真研判。如何究责让罪罚相当,而非不疼不痒轻飘处罚后,只能无可奈何坐视其继续血腥表演,是立法和执法,法律制度和文化心理方面,都需深思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