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山寨协会,谬在何处
李晓鹏
//m.auribault.com2016-03-18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也许是对于江湖上形形色色的非正规组织有点看不下去了,国家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主管的中国社会组织网曝光了一批包括“中国公益总会”、“中国产品质量协会”、“世界奢侈品协会”等在内的203家“山寨社团”名单。单看名单,这些组织很多都冠以中字头、国字头、环球、国际等高大上的字眼,根本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实际上这些看上去“来头很大”的组织,却与皮包公司没什么两样。

  社会组织的发达与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共意识的强弱。这几年,中国的社会组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产生了相当多的山寨组织。监管机构第一次公布山寨名单,迈出了良性治理的第一步,也暴露了我们在社会组织管理上的一些漏洞。 这些山寨组织,往往在海外一些管制宽松的地方注册,跑到国内开展业务,他们不属于在中国政府民间组织管理机构备案的合法组织,却通过吸纳会员、征收会费、组织活动、行业培训等形式,大肆吸金。稍有不从,就以舆论监督和负面报道的名义,向企业敲诈勒索。

  山寨组织在开展业务的时候,有两手绝活,一是拉大旗做虎皮,经常打着与政府权威机构合作的名义,拉拢名人或者政府官员站台;二是组织评选,发布排行榜。例如前两年跟媒体死掐了好一阵的“世界奢侈品协会”,就是一个典型山寨组织。他们紧跟媒体关注的热点,及时发布一些错得离谱的数据,电视台、报纸纷纷引用,由此提升了他们的曝光率,使得他们看起来像一个正规组织。当他们开展活动的时候,还与正规官方机构的下属公司合作,拉一些专家站台,更增加了迷惑性。

  长期官本位的浸润,让我们产生了对头衔的固有的尊敬,而很少去验证这些头衔的来历是否合法。只要一看到那些高大上的、挺像那么回事的组织机构名称,膜拜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去质疑。再加上那些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口才,只需要上网搜索就能揭破的骗局,却会蒙蔽大批的受害者。不是他们太狡猾,而是我们自己早早放弃了心防。

  当然,更多的人其实是选择了“周瑜打黄盖”的方式,我知道你是一本正经的瞎扯,但我也需要你这样的瞎扯。只需要花一点钱,少则几百,多则上万,就能给个诸如副理事长等“官”帽,在对外打交道的时候,印在名片上,也蛮能唬人的。他们与这些山寨组织,构成互相利用的生态系统,也滋长了山寨组织的蓬勃发展。

  还记得当年随着牙膏广告而走红的“全国牙防组”吗?这个无注册资金、无固定场所、无专职工作人员的“三无”组织,让多少牙膏品牌和消费者买单?而“中国营养协会”向企业收取3万元费用,就授予中国营养协会示范单位(基地)名号。这些企业和个人,难道他们真的就一点不知道这是个山寨组织吗?所以山寨组织之谬,还在于山寨所处的社会文化土壤。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