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湖北大学第11届慈缘奖助学金颁发仪式上,该校“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叶正涛亲自为30名学生颁奖。叶正涛是台湾人,他连续十年资助湖大贫困学子,对于每一个资助的学生,他都亲自面试。
在捐资助学问题上,其实也存在着“有钱任性”。有的慈善人士大把撒钱,在他面前,只要伸手,一个不丢,回收不少欢呼;有的依赖学校和有关机构确定资助对象,钱花出后,也不知道资助效果如何。而叶正涛每资助一个学生,都亲自面试。如此看人打发,是对慈善的一种真诚。
很多地方性捐资助学通常的标准:是以“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农村学生为捐资助学对象。许多企业特别是个人也会自发坚持这个标准确定资助对象。让自己的钱实现助学效益最大化,在“家庭贫困”前提下,选择“品学兼优”,这似乎没什么不对。叶正涛在坚持“家庭贫困”的条件下,考虑的却不是“品学兼优”,而是成绩普通的学生。理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有申请其他奖学金的更多机会,而成绩普通的学生机会不多,他们也需要获得帮助。
无独有偶,关于收养儿童,据新华社两年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孤残儿童能占到境外家庭收养儿童总数的七成以上。而国内收养需求多为健康、低龄儿童。据调查显示,96.46%的受访者都不愿意领养残疾小孩。这里有观念、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关制度的原因,其实我们不难读出发达国家慈善理念更加人性,偏重利他。认为孤残儿童更应该获得帮助。
捐资助学还有一个原则,搞“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其本意是不必捐助学习条件好的学生,而要捐助急需帮助的学生。叶正涛舍弃成绩好而挑选成绩普通的学生,是别出心裁地“雪中送炭”。他的高尚之处,是用心帮最应该帮助的人,优先于抒发个人的慈悲之情。
时下提倡精准扶贫,“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叶正涛资助成绩普通的学生,其实就是一种“精准”助学。现在很多企业家有实力有意愿进行民间慈善,政府很多部门也有专项资金用于扶贫帮困,但缺少的就是精准的“靶向性”。
姜泓冰:后进生有权决定自己未来2010-07-09 |
羊城晚报:就是要让奥数在一边呆着2009-07-10 |
武雪梅:提高教育公平的“曲率半径”2013-05-17 |
羊城晚报:就是要让奥数在一边呆着2009-07-10 |
中工时评:“高考工厂”兴盛根在教育资源不均2014-06-30 |
顾 骏:斩断生产高分考生的灰色利益链2014-07-03 |
李洪磊:加强对贫困地区学童的“精神扶贫”2015-04-22 |
学业评价等级制的实效有多大2015-05-19 |
曹?遐:挖掘“众创空间”的增值潜能2015-09-01 |
于 珍:贫困生补助为何成了“唐僧肉”2015-09-2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