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成 慧: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难行
//m.auribault.com2014-11-03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绵延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诚信一直作为重要道德准则被经久流传。从曾子杀猪取信于子,到商鞅徙木南门取信于民,再到季布一诺千金,无不体现出中国人对诚信的推崇。可以说,诚信已经成为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共识。

  在当下,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深刻变化,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等错误思潮观念冲击着人们。毫无疑问,中国正行驶在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当中,贫穷落后、僵化封闭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但软实力方面,我们显然还处于“慢车道”,失信行为屡屡考验我们: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粉信任度直线下滑,至今仍难以完全走出阴霾;工程院院士李宁涉嫌贪污巨额项目经费引爆学界腐败内幕,再次破坏了大学校园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

  这些层出不穷的失信现象,让我们更加需要诚信的正能量。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维系等价交换行为的基础和纽带,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和纽带,交易成本就会显著提高,甚至交换将无法正常健康地进行;在社会交往中,诚信是和谐友爱的社会秩序赖以维持的根本要素,如果没有诚信作保,个体就会变成彼此分离的一座座孤岛。

  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当务之急是构建一套规则完善的信用制度。我们常说,诚信是无价的,在多元价值观潮流的现实语境下,诚信应当是有价的——企业经营是否合规守约、个人借贷是否按时偿还,这些信用记录,传递信息的基础上应当具有资本价值:信用水平越高的市场主体,应该享受更多实在的经济优惠;反之,信用水平越低的市场主体,应该承担失信带来的经济后果。前不久,国务院正式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这意味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有了“时间表”“路线图”,诚信社会变得更加清晰可期。各方通力合作编织的信用体系网络,构建的是更为“有价”的诚信,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

  当然,诚信建设需要制度保障和引领,更离不开每一个普通人的自觉努力。古人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日常生活中,一句邀约问候语、一篇工作保证书都是某种信约的发起和践行,以诚律己、以诚待人,点滴言行印证汇聚起的个人形象,是比印盖在契约上的印章更有说服力、更具考验性的人生信义证明。即便是最普通的你我,也能在一言一行中彰显诚信之美。

  千百年来中国人“然诺重千斤”的传统美德,一直在接力传承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