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顾仲阳:“干脆取消”贫困县吗
//m.auribault.com2014-02-2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尽管贫困县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应抹杀它存在的价值、发挥的重要作用。贫困县的存在,利远大于弊,关键是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近日,广西的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网上“出了名”,该县一个乡镇花100万元巨资举办了一场篮球赛。

    回首过去一年,发现贫困县出的新闻真不少:黑龙江省海伦市头一年申戴“贫困帽”,第二年盖起豪华办公楼;湖南新邵县热烈庆祝纳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此类“贫困县新闻”反映出来的问题也真不少:一些领导干部,更多考虑怎样更快出政绩,对扶贫重视不够,办法也少,精力花在“保帽”上;一些贫困县热衷于形象工程,扶贫投入却捉襟见肘……对此,社会各界诟病较多,有专家建议,干脆取消贫困县。

    笔者无意替“贫困县新闻”辩解护短,但认为,就此取消贫困县无异于因噎废食。

    梳理我国扶贫史可以发现,在扶贫资源有限、减贫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通过设定贫困县作为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非常正确,非常必要,实践也证明非常有效。简单取消贫困县,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上衡量,都是个错误,既脱离基本国情,扶贫资源也会陷入撒胡椒面的困局。

    我国由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成就举世公认,模式也堪称典范。作为承上启下具有完整组织管理体系的行政层级,“县”在政策落实、项目监管等扶贫工作各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挑大梁作用。一位曾实施过村级扶贫项目的NGO工作人员向笔者感叹,很多扶贫工作如果不借助县级行政资源,或者跳过县直接到乡村,会非常难做,成本也会高很多。

    因此,尽管贫困县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应抹杀它存在的价值、发挥的重要作用。贫困县的存在,利远大于弊,关键在于对症下药,查漏补缺,让扶贫资源投向最需要的地方。

    其实,贫困县新闻频出的根子,更多还是在体制机制上。比如,在一些贫困地区现行政绩考核体系中,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唯我独尊,减贫成效等指标基本没纳入,扶贫工作重要性自然后靠。再如,扶贫资金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客观上助长了扶贫款“跑冒滴漏”等现象。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靠深化改革。中办、国办日前下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革创新扶贫开发六项机制。《意见》要求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明确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这将引导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要务,扶贫工作的局面也会因此大变样。在具体工作层面,《意见》要求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等,这将有力促进贫困地区“真扶贫、扶真贫”,提高减贫成效。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老乡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只有深化改革,真抓实干,贫困老乡的脱贫梦才能有一个可期许的未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