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对朋友圈“一元购画”多些善意
丁建庭
//m.auribault.com 2017-08-30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爱心公益最容易直抵内心。8月29日,一项网上公益活动——“小朋友”画廊——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了。活动中,由一些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的“小朋友”创作的画作在出售,每幅售价只有“1元”。不过,被“买”下来的画并不能带回家,只能保存成为手机的壁纸。这一活动在短时间内便募集到1500万元善款,但也遭到一些网友的质疑。

  “这是一群小天使,他们笔下的世界那么美。”相信不少人看过“小朋友”画廊,都会有此看法。这与艺术欣赏水平没有多大关系,重要的是画作的作者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先天的不幸者,是无需太多言语就能诱发人们内心善良和同情的一群人。倘若能够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用“1元钱”汇聚起救助这群人的社会合力,何乐而不为?这就是最简单的慈善,是人人公益时代的初心。正是靠着这份慈善初心,依托微信平台的几何级传播,“小朋友”画廊引爆朋友圈,“一元购画”成为网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据统计,共有580多万人参与募捐,关注者、转发者、支持者更是不计其数。这样的慈善初心,值得点赞,理应守护。

  当然,一旦被亿万人关注,一旦成了现象级活动,就不可避免会面对质疑。这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传播规律,一些网友也在等待事件的“反转”。不久前,朋友圈被《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强势刷屏,随后便被质疑是“为了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诈骗”,最后被证明不过是虚惊一场。这一次,伴随强势刷屏的也有质疑,比如是否违背《慈善法》规定、背后是否存在投资商和分成、画作是否存在“代笔”,等等。其实,这些质疑也不难理解,它们同样是基于对慈善初心的守护,不容许其中掺杂功利和营销成分。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必然会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人质疑。这是常态,慈善公益也概莫能外。但重要的是集合社会最大公约数,守护好这份慈善初心,不因质疑就全盘否定。

  在腾讯的公开回应中,明确这一活动是由腾讯公益和“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联合出品的线上线下互动公益项目,不存在所谓的“投资商”;募集的善款将用于帮助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等精智障碍的特殊人群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不存在“分成”。但愿这一回应能够打消一部分网友的疑虑,不再刻意追求事件发生“反转”。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公益活动确实可以再公开透明一些,功课再做足一些,提前把相关信息特别是《慈善法》规定的内容公布出来,而不是等到网友提出疑问才出来回应。慈善公益应是纯洁的、纯粹的,网友每一次质疑都应换来慈善事业的进步和完善。这一次也应该如此。

  至于是否存在“代笔”,则由另一篇刷屏文章《我反对所有将自闭症儿童的一切浪漫化理解的行为》所引发。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认识自闭症的全新角度,甚至可以说颠覆了公众已有知识,确实应该引起社会的正视。不过目前来看,这与“代笔”与否关系不大,一则文章的结论还未经科学证实,二则也不能推及到“小朋友”画廊上。慈善公益不容作假,人们当然可以有质疑,但也需要保持足够善意。有时候,我们应该庆幸社会上有这么多机构和志愿者在做慈善,让许多人从中得到救助。我们要把更多的支持和礼赞送给他们,同时把监督的重心放在善款的使用上。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直接影响慈善公益的性质。

  尽管有郭美美事件、罗一笑事件的负面影响,但慈善的初心不会也不应改变。对此次朋友圈“一元购画”,我们不妨多一些善意和支持,让更多人相信并感受到温暖。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