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强化噪声公害意识刻不容缓
耿银平
//m.auribault.com 2016-10-31 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 更多

  城市发展在注重外在效应、地标形象的同时,更应在品质和内涵以及小细节上下功夫,让绿色情结、诗情画意、绿草茵茵、优雅幽静等得到更多实事求是的落实,让我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美。

  日前,环保部发布《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披露了2015年全国城市声环境现状。报告显示,全国城市声监测夜间1/4不达标。“这意味着全国1/4城市睡在噪声里。”海南省生态环保厅污防处调研员王先国认为,尽管近年来关于噪声投诉比例居高不下,但问题的解决却十分不易。(10月30日《工人日报》)

  形成这种现状,原因有三。其一,管理者的噪声污染意识还不够强,对各种噪声污染,还缺乏及时处罚、主动作为意识,让噪声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其二,管理者还存在一定的粗放思维,还没有将城市的安静美、静态美、生态美,提升到宜居城市的高度,公共精神的高度等。其三,我们的城市发展和管理一直在外在形象、城市美观上下功夫,比如修建气派风光的宽马路、大广场等,还没有将噪声等小问题、小细节放在心上。

  毋庸置疑的是,噪声污染不仅会直接影响公民的身心健康,还会引发多种疾病,直接影响社会生活质量、城市公共形象。对此问题真的不能再轻视了,而应该进行及时的作为与处罚。

  其一,管理者的管理和立法需要也应该随着公民发展需要、城市发展需要以及现代化需要而进行及时调整,让管理措施得到法治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更新。比如前不久上海市就出台了《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明确了公园等公共场所噪声、住宅小区装修噪声等噪声污染认定标准以及相关处罚问题。让管理措施跟进时代和城市发展需要。

  其二,当下,噪声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声音传播,而成为了一种公共灾害、健康隐患。要树立必要的噪声灾害意识,杜绝灾害隐患,为社会提供更多健康、安全和温暖的公共品。

  其三,更是对城市发展的本位追求,城市发展在注重外在效应、地标形象的同时,更应在品质和内涵以及小细节上下功夫,让绿色情结、诗情画意、绿草茵茵、优雅幽静等得到更多实事求是的落实,让我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美。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