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刘钦涛:治霾,纪委介入是个“撒手锏”
//m.auribault.com 2015-12-08 来源: 济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面对越发严重的雾霾,省城济南多数媒体都行动起来,将市民反映的污染大气行为进行曝光。11月3日,从济南市防治大气污染媒体监督与行政问责对接会议上记者了解到,对于媒体反复曝光的污染大气行为,济南市纪委将介入,对相关部门及责任人进行问责。

  诚然,雾霾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既有自然源,也有人为源。自然源包括地形特征、风扬尘土、城市规模等;人为源则分两部分,一部分由燃煤烟尘、工业粉尘、机动车尾气、建筑及道路扬尘等污染源直接排放产生,另一部分由排放到大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通过复杂化学反应而产生。自然源的问题,我们只能因势利导。但人为源的问题,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去整治。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济南从市委、市政府到地方各级都十分重视,调整发展思路和产业结构,改变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出重拳、用实招,治理雾霾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现在,我们欣喜地听到,济南市纪委也将对雾霾“出手”。据市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一些污染严重且曝光后没有整改的,市纪委将进行问责,并分别向有关部门转达,部分情形严重的或将由其直接介入调查,并对典型案例中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曝光。此外,我市还将建立媒体与纪委联动机制,如果两次曝光后仍未整改,纪委将介入问责,并向社会公开问责情况。

  对此,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张青博士如此评价:“我看济南市纪委建立的空气污染问责制度就很好,让大家知道没实现目标,到底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是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还是监督执法不严的问题?这一切都要把原因找准,都要向公众解释清楚。”

  这些年来,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作风建设问题,以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从某种角度上讲,也可以说是思想上的“PM2.5”。不仅会污浊“天朗气清”的正常社会氛围,就连形成过程也与雾霾一样,是长期累积所致。然而,无论问题形成的原因多复杂,在从中央到地方铁腕治吏的雷霆手段下,现在各种积弊已有所改观。可见纪委监察的效力。在治霾问题上,让纪委出手,施以同样的决心与力度,或将大有收获。

  换个角度想,治霾过程中,监管不作为其实也是一种权力的浪费与腐败,纪委理应追究问责。地方纪委和组织部门介入治霾,这在全国是不乏先例的。2013年,西安市纪检监察部门问责治污减霾不力部门:撤职1人处分6人。西安还规定,减霾是第一民生,干部治霾不力不予提拔。兰州市从曾经的“锅盖下的城市”,到今年年初摘掉“污染最重城市”的帽子,再到现在无限接近“全年80%为优良天数”的目标,其经验之一,就是“不换思想就换人”。在全国首创“纪委、组织等部门跟进督查机制”,由组织部和纪委参与督查,组成两个督查组,进行明察暗访,对部分干部采取工作岗位调整、诫勉谈话等形式的问责,推进治污责任的落实。

  最近几年,济南大气污染较为严重,损害公众身体健康,也损伤济南形象。所以,在我市重拳治霾的当下,济南市纪委“出手”介入,令人称赞,值得期待。今后,谁治霾不力,纪委的给力问责就向谁发出,或将成为我市治霾的一个“撒手锏”。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